苗宁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一、背景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民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民生的建设有利于黑龙江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也有利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由于黑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同时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也在增长,导致老年人口的增多,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的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养老保险参保的人数逐年上升,养老金的支出也呈现出递增趋势,2001至2075年黑龙江省的的养老保险给付压力将不断上升,通过对黑龙江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探究,得出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方法与减少黑龙江省养老金的给付压力。二、人口老龄化的基础理论
(一)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的界定
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老龄化范围的最低年龄标准是60岁,如果总人口的10%都高于60岁或者总人口的7%高于65岁,就说这个国家或地区成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所以这个总人口数的10%或者是7%可以作为一个临界点,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是60岁以上人口是否占10%以上,第二种是65以上人口是否占7%以上[2]。
2.养老保险的定义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在劳动者达到法定年龄或退休年龄,退出劳动岗位,依法向其支付养老保险金以保证其正常生活,强制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3.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定义
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了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法定规定的年龄界限,即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理论依据
1.福利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是由庇古在马歇尔理论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将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前提,认为社会福利是每个人的福利总和,而每个人的福利可以理解为自由、平等、安全、幸福满足等,福利经济学最看重的是效用的获得以及人的感受,这种效用与感受是无法靠计算来衡量的。
2.人口红利理论
人口红利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劳动人口所占比例较高,为该国家和所在地区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资源,这样充足的人力资源给该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就是人口红利效应,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
三、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的参保率相对较低
从2011-2016这六年里,城镇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从981.02万人增加到1123.35万人,说明黑龙江省社会保障工作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方面取得的成绩。但是从2011年到2016年,参保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六年的时间增长率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趋势,保持在每年增长5%,2011年和2012年增长幅度较往年大,但是2013至2016年增幅较小,虽然黑龙江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慢慢步入正轨,缴费率还是存在较低的水平,城镇职工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应该持续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