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栩捷 东阳市技术学校 浙江金华东阳 322100
声乐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构成幼儿教师职业音乐技能所必需学习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同时声乐课也为学前教育学生从事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国内各大中职院根据教育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不同程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尤其是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然而,我国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若干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课程教学方面依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声乐课课堂教学和组织模式单一,课时较少
教学和组织形式单一,课时较少是中职院校声乐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因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职院校以大课教学模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声乐课教学。大课教学虽然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声乐技巧,让学生在总体上对声乐课程有初步了解,但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熟练的运用声乐技能存在着一定差距。例如,在大课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声乐技巧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诸如,正确的气息运用、合理的发声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声音共鸣等。只有少部分基础较好、悟性较高的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声乐技巧。从而导致学生因学不会、不会学而日益厌烦声乐课。声乐课程的大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声乐课课堂教学的课时较少,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完整性,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缺乏连续性。据实际调查显示,各大中职院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每学期开设声乐课程,大体每周2课程。从学前教育各课程的比例来看,总体所占课时比例较少。对于没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如果课下不能主动进行复习和练习,很容易忘却每周上课时所学内容,从而使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学生声乐课程学习的连续性缺失。
二、现有的声乐教材内容与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处于“两张皮”状态
是否体现岗位需求以及本专业特色是评价专业教材的基本标准。现阶段,在国内各大中职院校所通行的教材存在着教材内容与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两张皮”的状态,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的声乐课也不例外。若专业教材无法充分体现岗位需求,将会使学生不具备未来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相关素质,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现行声乐教材只是对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有所体现,没有将幼儿教师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与声乐教材进行合理结合。例如,现行大多数声乐教材所选用的歌曲中艺术歌曲居多,只有少数幼儿歌曲,并且这些幼儿歌曲过于陈旧,缺乏本专业特色和针对性。从而造成学生在未来幼儿教师工作中出现不知如何根据幼儿特点去教授儿歌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总体教学效果。三、声乐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环节相脱节
在声乐课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大多以如何掌握声乐技巧和理解作者在作品的情感表达为教学重点,诸如,唱歌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呼吸、如何将作者的情感融入演唱过程中,如何将幼师教学与声乐技巧的学习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大部分声乐课只是将声乐教学局限在课堂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虽然部分中职院校开设了和声乐课相对应的实践课,但大多数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开展。没有实践环节的理论课程只是空中楼阁,如何解决声乐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亟需国内各大中职院校进行深入探索。面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的现状,声乐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根据多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基本路径包括:一是以教师为基础,积极探索声乐教学方法创新;二是以教学内容为重点,切实推进学前声乐课教材的编写创新;三是以学生为根本,加快推进声乐课程实践的载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