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雨 肖敏.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所涉及的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教学模式变革、科研能力提升等要求,都催促着高校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拔尖人才。但很多老师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主要基于教学大纲和规定的教科书,理论知识仍然通过“讲话和幻灯片”来传播。面对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们通常表现得毫无兴趣,也致使“低头一族”越来越成为高校课堂的普遍现象。如何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仍旧是困扰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学界的难题。因此,本文基于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从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出发,探讨推进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建议,以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内涵与必要性
1. 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互动式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发展而来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能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通过课上、课下的各种讨论交流和实践,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互动式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教师和环境。学生作为互动式教学决定性的参与者,在认知过程中,需要挖掘自身的潜能,利用积累的经验、知识来发现真相、理解知识和拓宽视野。教师则在其中担任组织者,指导和要求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帮助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安排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有动力去达成目标。环境的概念较为广泛,包含许多与课堂环境密切相关的元素,即所使用的教具、教学情境、教学空间等。互动式教学基本上基于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发生作用,每一个要素都在另一个要素的影响下产生行动和响应。
2. 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1)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必然选择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教育活动的对象,必须被动学习和复制由教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课堂通常变为教师一人的“独角戏”。由教师来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包括学习的速度、学习的方式和条件。但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在更大程度上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与教师和教学过程的其他参与者进行对话,执行和完成各种任务和问题。教师则由课堂的控制者变为方向的引领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力,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者。
(2)是顺应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然而立德树人的目标是难以通过单向知识的灌输来实现的,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内外传播思想,培育情感,引导学生完成价值体系的建构。只有学生与老师协作与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充分参与,才能形成多维度、多情境的良性互动,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益。
(3)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最佳路径
“实践出真知”,学生自身很难在没有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培养出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为学生完成了太多的步骤。他们提出问题,纠正答案,阐述案例,往往老师比学生进行了更多的练习和实践。与此相反,互动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不断将新知识整合到现有的知识当中,学会用证据来支撑他们的结论。将问题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建立联系、引发联想,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分担小组任务来有效地协同解决问题。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沟通和社交技能,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高校实施互动式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高 校实施互动式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从使用范围上看,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有学者整理了来自74所“985”、“211”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现开展小班教学的高校有21所,占比28.38%;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学校有16所,占比21.62%;实行导师制和使用慕课进行线上教学的高校为16所和17所,各占比22.97%[ ]。可以看出我国正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生动实践,近三分之一的高校都在尝试通过这些方法、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从使用效果上看,互动式教学法的作用还未得到真正的发挥。根据2017-2018年的SERU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在“同伴互动与合作”指标上的表现逊于美国和英国。与同学一起完成课外项目的学生比例为21.4%,美国和英国分别为33.6%和38.1%。另外,在“课堂讨论与创新”维度上仍然与欧美国家存在差距。总体而言,中国大学生参加课堂讨论的机会偏少,选择“经常”频率的学生仅有15.5%。且较少能在讨论中融入跨学科的见识并贡献自己的观点,有深度的、创建的讨论非常不足,只有6%的学生能够提出较为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因此,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虽然已经在各高校得到一定的应用,但在实际的使用方式、达到的成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2. 高校实施互动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前准备不充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制定课程计划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就做好准备,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以便组织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和最佳的互动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应该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包括准备、实施、总结点评等各阶段,而不能仅靠课堂上的问答和讨论来实现。若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及时通知学生要进行相关专题的讨论。学生面对不熟悉的主题,常常变得手足无措,无法向教师做出回应,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变差。
(2)互动交流呈单向化,教师仍主宰课堂
互动式教学的目的是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实现师生之间有来有往的双向互动,二者的地位理应是平等的。但在现实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现象仍在继续。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教师依然是课堂中的主宰者和领导者。学生始终只是一味地、被动地配合教师,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
(3)生生互动过度,教师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教学互动应该是有规律地出现在合适的时间节点上,但当前却存在教师把一整节课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进行专题讲授或者专题讨论的现象,并且在课程最后也未对专题内容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剖析。学生无法判断讲授和讨论内容是否正确,也并不能很好地抓住该专题所应掌握的重难点。导致生生互动过度,教师点评总结不足,课堂教学变得有头无尾的情况。
(4)互动层次较低,学生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目前高校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还是提问式或讨论式互动,在一些教师看来,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设计一些问题或是提供几个案例让同学们进行回答或讨论。这些浅层的问答很多仍属于“死记硬背”的内容或是对书本知识的复述,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教师往往只注重于第一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而忽视第二课堂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