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文化艺术中心 611730
1 引言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对工艺美的精心追求,现已流行于各个行业,不仅仅局限于对制造业工艺品美感的追求,工匠精神也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对文艺创作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文艺创作的质量,它已经在文艺界成为大家齐声的呐喊,呼吁文人要学习工匠精神内涵,发扬工匠精神品质,保证文艺创作在高要求、诚实于创作、耐心于创作下精心完成,充分发挥出工匠精神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雕细磨、追求品质的内涵,发扬工匠精神,提高当代文艺创作水平。2 “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语境
(1)“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
工匠精神早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已有所体现,它是古人为我们当代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在我国拥有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不少经典故事和经典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工匠精神色彩,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是古人对科技的精心追求,大禹治水彰显了人们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与劳动。在两千多年历史文艺创作中,工匠精神更是体现于古人的杰出作品当中,我国四大名著无一不彰显出认真细致耕耘于艺术创作,一曲《红楼梦》满载了曹雪芹无数的汗水,十年无数次的修改才有了这篇巨作,唐诗宋词得以代代流传那是因为它承载这中华传统文化,耐得住时代的雕琢,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不朽之作,每幅作品都是诗人对文艺创作美的追求,精心于创作当中追求创作品质,不甘于寂寞、全身心投入创作,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2)“工匠精神”的文化语境
工匠精神原是对制造业中工匠工人、艺术制品塑造人的细心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这种细心专注、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工匠精神内涵所在,工匠精神表示的是一种态度,文艺创作中表现的就是坚持用心创作的态度,这种态度可适用于我国各个行业,无论是生产还是艺术都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塑造出丰富的优秀成果。3 文艺创作的“工匠精神”在当代语境中的表征
在当代的文艺作品创作中,优秀著作人都表示搞创作是寂寞的,是出于诚实的劳动,创作需要一遍遍地修改完善,心无旁骛、专心细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心,例如当代小说家邱华栋完成《降落》一书后,他接受采访时表示他需要掌握很多飞行知识,在学习了飞行手册之后才开始动手写作,花费了很多心血。在当代的影视制作上也体现着工匠精神,著名制片人朱洪波告诉我们,制片工作马虎不得,影片制作就不好比工匠手里的工艺品制作,需要对每一细节、每一环节用心做好,在市场、拍摄、剧本上都要秉着用心的态度,工作做到认真细致,才能有所成。但是,当下对文化的消费市场受到形形色色因素的干扰,文化形式更加利用技术、信息辅助完成,作品产出效率高,世俗化严重,更多的作品变得浮躁,创作趋于功利心强,作品也是每天大量地涌入市场,导致很多作品在市场中处于泡沫化,很快就消失于市场。在文艺影视制作中,很多影视作品同质化严重,不看重作品质量,只关注想快速获得利益,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对于文艺创作的未来发展是很不利的,是对文化资源的浪费,是不良风气的表现,若想改掉这些不良风气,必须弘扬文艺创作中的工匠精神,实现用心创作,打造创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