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一、实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阻力
从政策分析系统的角度来看,政策主体、客体和政策环境组成了一个政策分析系统。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其对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其中不乏阻力,如基于供给者的阻力研究、基于需求者的阻力研究及基于实现效果的阻力研究。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延迟退休政策仍处于“坐而论道”阶段,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各相关部门和研究者需保持谨慎和探索的态度,充分考虑政策实行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一)基于供给者方面的阻力研究
就业和职位是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供给方面的主要因素。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地进度。而职位的供给和需求等是影响延迟退休政策的现实阻力。有研究发现劳动人口的参与率决定着失业率的高低,进而影响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劳动人口的参与度高会降低人口的失业率,劳动者都有职位,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也就更加困难。有研究预测未来几年来我国的就业市场规模将会遭遇缩减,这将会导致我国的就业岗位大大缩水,劳动人口的参与率降低,劳动者的失业率提升,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在这种状况下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有待商榷。目前来看我国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即便是各种新增职业的不断出现,也并不能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劳动人口的参与率得不到明显提升,失业率也会只增不减。如果在该阶段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可能会导致更多失业人群的出现,那么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落实也没有那么容易。另外,当前代际之间的代沟问题也会影响政策的实施,因为代沟问题会导致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竞争同一岗位时有不同层次的竞争力,这也显得代际之间的竞争缺乏公平性。
(二)基于需求者方面的阻力研究
随着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民主已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制订和发布关系民生的政策和制度时会更加注重倾听群众的声音,增加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切实了解群众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收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实施需求方面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个人因素的涵盖面比较广,包括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环境和身体健康水平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个体接受延迟退休意愿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另外处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劳动者,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也是不同的。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公众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不同的个体自身状况也有所不同。若只是单一的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不考虑劳动人群的差异性,都会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比如在性别比较上,受传统观念影响,男性在家庭经济上承载了比女性更大责任,因此男性与女性劳动者相比较,男性更倾向于接受延迟退休政策。在文化程度上,有些劳动者本身受教育水平较低,找到合适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本来就相对困难,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持支持态度,因为可以工作更长的时间,积攒更多的收入。相对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更不倾向于选择延迟退休,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时找到了并非完全以收入来衡量的个人生活规划。在单位性质上,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较,政府工作人员有着更加稳定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养老保障,因此不倾向于延迟退休。另外,从前述供给者方面看,基于需求方面研究角度也存在着公平问题,任何延迟退休政策都难以做到绝对的公平。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在实行过程中遇到各种阻力因素和公平问题就全面否定该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关部门和研究者应着重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考虑不同群体的具体特征完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