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慧兰 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14122
一、文献综述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 影子银行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两两之间关系的分析,综合考察三者关系较少。(一)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
吕健(2014)从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着手,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催生了影子银行的诞生,而在后期演变过程中,影子银行的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梁冬英(2015)从理论和实证上系统地分析了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且也存在双向影响关系,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需综合考虑影子银行的作用;赵颖岚(2017)研究表明,影子银行利率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向变动。 而且影子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溢出效应为正。(二)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
当地方政府债务低于某一门槛值时,可能有助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但一旦地方政府债务过度扩张,则会损害当地的金融发展(Hauner,2009);刘锡良和李秋婵(2015)构建了金融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债务的面板门槛模型,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门槛效应”: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门槛也较高,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门槛则相对较低。当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越过了最高的门槛值,就难以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三)影子银行与金融发展
李华(2007)认为,影子银行系统与传统银行体系均属于同一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因此产生了竞争与合作,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增加了整个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高璐(2013)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但也加剧了系统性风险,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但刘超(2014) 指出,一方面影子银行的过度扩张会损害金融发展水平,影子银行信贷门槛低,具有很大的不良贷款率、高杠杆率、期限错配等风险,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脆弱;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诞生又有利于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它改变了在企业部门在融资方式上过度依赖传统银行体系的现状,增加了融资选择,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二、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及金融发展理论关系总结
第一,当影子银行规模较低时,能够对金融发展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当影子银行的规模过大时,将带来巨大的风险,足以抵消促进作用,因此会损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二,影子银行促进了政府债务的扩张,地方政府债务助推了影子银行的繁荣。为促进经济增长,政府投资力度加大,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导致过度举债。影子银行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方式,推动了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地方政府债务占用了计划内信贷,使得企业部门转向影子银行借贷,当政府没法从传统商业银行获得足够信贷时,政府会直接通过影子银行融资,这两种途径都促进了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
第三,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与金融发展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当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低时,能够从银行系统中获得充分的资金,减少了进入影子银行借贷的动机,进而降低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可能会促进当地的金融发展。但是当地方政府债务过高时,从传统商业银行系统中获得的融资规模有限,只能转向影子银行借贷,使得影子银行规模急剧上升,危害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当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地方政府会挤压个人和企业的融资份额,使投资减少,进而阻碍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当金融发展水平处于高位时,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对金融发展或经济发展的影响则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