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淑英 蕉岭县人民小学 广东梅州 514100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好多老师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节课下来教学内容繁多,教师不知所教,学生不知所学,课堂是随意而盲目的,这样的课堂何来效率?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以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发现教材特点,挖掘教材中有教学价值的点,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依托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了我们当下语文老师迫在眉睫的事情.下面笔者以S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鸟的天堂》为例,谈谈在教学中是怎样选择教学内容,依托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一、 选择教学内容要结合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及内容作了系统的安排,老师必须熟悉掌握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要求,才能准确选择教学内容.课标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中有三项是比较重要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体会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这些目标,笔者初步选择了以下的教学内容:(一)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重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二)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学习生字词的方法,在学习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自学生字词,老师适当点拨即可.以此学习新的语文知识,巩固已有的学习语文的技巧.(三)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各看到了什么?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难点,老师要作适当的指导.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不难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四)重点学习7、8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榕树的特点写具体的.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不可计数",指导学生用拆词法进行理解,体会这个词表现了榕树大的特点,并用词说话.然后引导学生关注句子1:"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榕树大的特点.句子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让学生思考能不能把句子中的"堆"换成"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堆"字更准确地表现了榕树茂盛的特点,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五)重点学习12、13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鸟的天堂"写热闹的.引导学生关注"应接不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体会作者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序地写出了鸟多而欢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造句、品读中学生掌握了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进一步学习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