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秀枝 福建省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永安 366000
1.合作学习的定义
加拿大著名教育心理雪茄文泽认为:"合作学习是有教师有计划地分配学生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Winzer.M,1985) .说明,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互相帮忙,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美国当代合作教育研究的著名专家戴维森认为合作学习的定义应当有七个要点,包括:"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 小组成员面对面进行的交流 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助的气氛 个人责任感 混合编组 直接教授合作技巧 有组织相互依赖"(Navison.N.,1990) .说明,合作学习需要营造互助的气氛,成员之间要有集体意识,还要发挥个人的责任感,大家一起面对面地交流完成难题.组员之间还可以分享合作技巧,更有效的完成任务.
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学习的能力"(王坦译,2001) .说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给与评价.
从以上这些有代表性的国外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是把一个团体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即异质分组,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当,然后组员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教授给学生合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本次的实验对象是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其中的对照组是五年一班,实验组是五年三班.五年一班是由学生个人自己完成整个网页的规划、设计和构建,五年三班是采取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完成整个网页的规划、设计和构建.下面分析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五年三班中实验成果比较好的两个小组和五年一班中实验成果不理想的两个小组.
根据五年三班在电脑室中的座位,按照他们的座位号四个人为一小组.要求组员之间先讨论并确定构建网页过程中的方案,各抒己见,分享知识.
五年三班中比较好的小组是第三小组和第五小组,这两个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构建出来的网页更加美观,规范,实用性大.第三小组的成员分别是:郑某某、黄某某、林某某、卓某某 第五小组的成员分别是:童某某、章某某、蔡某某、黄某某.第三小组的卓某某表现很好,在班级也当任班干部组织能力还是不错的,可以领导其他的成员,自己也有动脑筋思考如何作出好的网页,课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积极举手请教教师了.第五小组的童某某、章某某、蔡某某这三位学生都参加了信息技术兴趣班,因此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更加浓厚,平常的上课都表现的很积极,勇于回答问题.课堂上童某某、学生主要是负责设计网页的框架及每个部位该用哪种网页元素,蔡某某负责收集图片资料,音视频文件等,章某某学生负责维持测试网页和调试网页,蔡某某学生负责其他三人的协调工作.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分工明确,因此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没事做的状态,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制作过程当中.
五年一班中实验成果比较差的是座位号为16和48的这两位学生,整个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了这两位学生的表现,真的是非常让人失望.16号学生生性好动,上课过程中不认真听讲,还影响左右两边的同学,整个学习过程结束,什么网页都没做出来.48号学生本身学习基础比较差,听课比较吃力,课堂上心不在焉,整个过程结束,做了一个只有单一图片元素的网页.
通过以上两个班级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常规学习的效果好.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减少了课堂低效现象的发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小组成员思想碰撞、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充满了更多的乐趣,其学习成果也是大家共同的智慧结晶.尽管有的学生本人没有想出如何验证磁铁性质中的某些性质,但是组员之间进行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也可以从其他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学到知识,实现了知识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