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远 李慕怡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达州 635000
1 前言
公共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价值追求的课程结构体系.承担着教育的主要重要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关键一环.但现实当中,公共体育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挥相应的作用.面对新时代国内外竞争加剧,如何做好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文章尝试从创新课堂教学,分层管理,制度规范加心理疏导等方面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进行论述.2 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措施
2.1 创新课堂教学,实现课内外联动发展
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定位,国内学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公共体育课应以传授技能,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应保持公共体育课的本色,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应泛化到体育课堂教学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应具有教育的功能.不能狭义的理解公共体育课的作用,使公共体育课陷入死板无生气的恶性循环【1】.在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公共体育,都是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的.它从属于教育,又有自身独特的定位.这就要求从事公共体育课教学的老师要创新课堂教学,如利用慕课等新技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把体育的游戏性和娱乐性带入课堂.不能把学生当作机械的人,应把教师发令学生执行的模式改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达到双方互动,在愉氛围当中完成公共体育课教学.不仅使学生达到一定强度的身体锻炼,也使学生感受到公共体育课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欢愉,改变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认识.
当然,由于学校现有条件.以及师资力量,使得大多数学校每周只能为学生们安排一节约90分钟的体育课.如果单靠每周一节的公共体育课很难达到国家推荐的运动标准.所以,利用好课外体育,实现公共体育课内外联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公共体育课教学当中,注意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传授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上.要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运动知识和健康方法【2】.
2.2 分层管理,实现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分层教学
新时代的公共体育课应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学生的运动技能是良莠不齐的,兴趣特点是各有区别的.如果公共体育课组织教学,只考虑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只能是让大部分同学要么削足适履,要么身在曹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有天赋的学生原地踏步,让没有兴趣的同学备受煎熬.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公共体育课组织管理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可以按照学生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运动技术水平,对学生们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可以根据实际情实行"课堂+社团+俱乐部"的培养模式.对于毫无运动经验的学生实施课堂教学,学生跟随老师学习运动技术和健康知识,为以后体育的体育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同学,实施社团化管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相应的社团,在社团组织当中参加校内外活动,发展自我 对于运动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体育俱乐部,在俱乐部当中接受更加专业的训练,并可代表学校参加校外体育比赛,为校争光.
这不仅解决了技术水平层次不一的问题,也解决了学生兴趣爱好各异的困难.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高年级带动低年级,高水平带动一般水平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风气,还可以有有更多的体育代表队走出校门,进行比赛交流,带回更为先进的体育管理经验.
2.3 制度规范加心理疏导,要求学生达到标准运动量
高校普遍都在万人规模以上,学生的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更难保证统一.再加上现代网络娱乐方式的侵蚀,使得自制力不高的学生成为沉迷网络的一代.不少学生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均沉浸在网络当中.据了解,大部分学生晚上玩儿到十一点以后才睡,更有在网吧夜不归宿的现象.这如何保证第二天能有精力上课,如何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可加强制度规范,速度耐力项目练习和力量素质练习穿插到公共体育课教学当中【3】.有研究显示这两项身体素质训练最能有效提高人体身体机能,对体质测试当中逐年下降的中长跑项目具有积极的改善.此外,前文已经提到要加强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联动发展机制.对于课外体育学校要有相关的组织管理规定,强制学生坚持完成一定强度的身体锻炼.
在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强制性的外力是必要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强制运动政策层出不穷,如定点打卡刷脸、运动应用软件随机规划路线、日行万步数据考核……却滋生出多种作弊行为.这就需要唤起学生对体质体能重要性的认识,提供个性化的锻炼机会和要求,积极引导并提供切实的锻炼机会和锻炼要求.
2.4 运用现代科技,实现公共体育课高质量发展
科技引领时代,同时也创造时代.现代社会早已步入了互联网时代,AR技术、5G传输等新技术日新月异.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也在很多高校当中进行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效的公共体育课也应当融现代化科技于课堂教学之中,创造性的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慕课等教学资源,实现翻转课堂教学.老一套的三段式教学,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使学生对公共体育课存在的期待越来越低.从中小学一直延续到本科阶段,一直都是集合,热身运动,复习前课,学习新课,放松,解散.学生的学习过程一直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沿着大纲和教案规定的步伐,按部就班的往前走,使得本来快乐的体育课,因为种种束缚,而使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爱好和特长的途径,学生渐渐地开始抵触体育课,逐渐的开始磨洋工.而老师对学生不听话,除了苦口婆心的教导.便是使用更多的体能训练,试图让学生服气,但是效果可能正好相反,总而造成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融入新科技,实施新办法.现代公共体育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找寻问题的根源.比如在一些技能课的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现代化技术,同学们在课下自己练习、思索,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这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还能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公共体育课的主人,改变以往"教师发令,学生服从"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