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廷明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信息共享是指同一信息资源被不同的利用者所使用的状况,其实质是信息的利用者分享同一信息所产生的价值.信息的价值是通过人们对信息进行有系统的组织、管理、输出、传递和提供后,使信息的接收方、利用者获得的信息量增加而体现出来的.所谓政府部门间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即指由于政府业务的需要,政府部门通过设立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流转机制,在横向和纵向部门之间产生的信息交流、共享、整合等过程.
一、政府部门间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动力
(一)内在动力:政府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致力于在整合政府流程、精简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政府效率.在"管制型政府"体制下,政府是全能的社会管理者,政府根据社会管理的分工和管理专门化划分出不同的职能部门和机构,根据管理跨度和空间跨度,划分出不同的层级政府机构和不同的区域政府机构.这些政府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管理国家,服务社会,政府与企业或者公众的关系是管理与控制的单向关系.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的各个部门都是独立的主导者,行政有效与否只对其上级机关负责,缺乏相互协作、沟通的内在动力,信息共享也不是政府行政时的主要信息依赖方式.然而,社会活动的联系是广泛和复杂的,政府服务的客体——公众抑或是企业对政府的服务需求是综合性的和多方面的,希望获得完整的服务,而并不是以政府职能划分的中间服务.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各职能部门间、各层级间的信息共享及整合,建立起不同政府职能部门间和不同政府层级之间密切的、恰当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制度,这也是促进政府职能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之一.(二)外在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
社会信息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对信息的利用极其有限.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物质资源虽然仍是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信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加强,信息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技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跨入了全面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改变了社会信息的组织模式和利用模式.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条件,对中国政府而言,目前政府机构已基本完成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巨大的技术设备投入需要转化为实际的效用,需要通过政府业已建设的网络基础设施整合和共享信息,使信息技术优势最大化.二、政府部门间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模式
(一)纵向的整合共享
纵向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主要侧重于政府组织管理工作中的连续性、程序性.这种用于信息整合和共享的信息空间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由一级级政府信息中枢机构组成,形成网络化信息空间的骨干结构,实现从中央到地方乡镇五级政府间的电子政务信息双向运行 二是由中央职能部门到地方职能部门内部的信息机构组成,形成一种条形网络,与政府间的骨干信息结构大致相平衡.(二)横向的整合共享
横向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主要侧重于政府组织工作之间的相似相近性.按照同级政府部门间的工作相关性,可以构建一种基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水平型结构的网络化信息空间.在此空间中,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对等交流,不受严格程序限制,而且信息交流及时,信息反馈及时.横向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其实是一种地区性跨系统的共建共享,即以省、市(县)为单位,建立一省、市范围内的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这样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应以区域内所有的地方政府和各个直属政府部门为网络对象.(三)交叉的整合共享
交叉式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模型主要侧重于政府组织的独立性、特定区域性和所在组织系统的整体性之间的有机结合.真正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必须建立一个基于政府组织独立性、特定区域性和所在组织系统整体性之间的有机结合的广域网,让信息流、利益流和权利流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亦即建立中央、省、市、区县、乡镇五级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在每一级别上进行横向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三、政府部门间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制约因素
(一)观念封闭和部门利益的制约
一方面,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地区严重封锁,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协作精神,人为地造成了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障碍.另一方面,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所有权、采集权、开发权和经营权的归属、转移及相关管理原则还不明确,造成了不少政府部门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产权归属"部门私有化".有些部门或个人将所掌握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当作寻求行政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筹码,有意无意地设置信息资源共享的壁垒,阻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