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历史
文章内容页

古代接头暗号:暗语和源流

  • 作者: 读书文摘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265
  • 潘雨晨

      接头暗号,就是彼此间用声音、动作等特殊方式约定的联系时的暗号,用来识别、确认自己人,进而展开下一步的行动。接头暗号的历史由来已久,其产生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了一件事:楚国大夫申叔展与萧国大夫还无社有旧交,前597年(鲁宣公十二年)冬,楚伐萧,围困萧国城池萧邑,两军对垒。申舒展知道萧国无力抵抗,城破后还无社无处躲藏,于是在两军阵前唤还无社出来。

      申舒展问道:“有麦麹吗?”还无社答没有。

      申舒展再问:“有山鞠穷吗?”还无社仍答没有。

      由于两种作物都是御寒之物,申舒展进一步再问:“那如果受凉得病怎么办?”还无社明白了,回答:“那只能从井里救人了。”

      申舒展见还无社听懂了暗语,很欣喜,回应道:“在井上盖些茅草就行。”

      第二天,萧邑城破,申舒展找到一口盖着茅草的枯井,呼唤还无社,后者应声而出。

      申舒展与还无社的接头暗号更像是一种暗语,在环境受限的情况下传递信息,将所想表达的内容换了一种说法。

      加密的暗语自春秋开始,广受军队青睐。为了防止细作对军营进行刺探,军队驻扎后也采用口令的形式,由哨兵确认军队中的己方士兵,因此口令是极为机密的,也正是因此,口令经常更换,鲜有记载。

      除了军事行动以外,接头暗号也应用于民间。分布广泛的秘密结社、商帮团体、地域性的社会集团出于维护自身行业利益发展出了成熟的行业密语,也被称为行话、切口、黑话,形成特殊的语言符号,而本团体的人为了寻求保护或寻找同行,在见面时会使用行业内的接头暗号。暗语随着商业的繁荣而迅速发展,其发源于先秦,发达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最终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语言体系,而接头暗号,正是这个语言体系对外最初的表现。

      (选自《视野》2020年第8期)

      本文标题:古代接头暗号:暗语和源流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7432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