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天涯旅人
文章内容页

高原上的风

  • 作者: 凭剑行走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1-05-09
  • 热度67283
  •     去年秋天,准备了三年的好友终于开始了他的高原之旅。在神山冈仁波齐转山时,正值中秋月圆之夜。他给我发来了诚挚的祝福短信,这祝福一辈子,我不会删除。

        高原归来后,好友将他拍摄的相片按行程整理出来,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深深为高原的风光所震撼。画面上天空的蓝,雪山的白,青草的绿,花朵的艳,都是那么的纯粹,象是遗世孓立的风景。好友告诉我,因了高原上稀薄通彻的空气,相机的镜头才具有这般穿透力。

        我想,以我瘦弱的身躯,这辈子怕是无法上高原了,因为高原反应,因为自然风光绝美背后恶劣的生存环境,还因为准备工作的琐碎累人吧……,我想!

        我订阅的《中国国家地理》却让我始终想起尼赫鲁的那句名言:“这些高山出现在我的心头,/山虽然危险,染上了玫瑰色的晚霞,多么美丽/山上宁静的积雪,多么令我神往。”

        沉浸在高原的风光中,我兴奋不已,可是有一天,我忽然想,在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生存的藏族人民,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

        于是我开始阅读马丽华走过西藏纪实的书:《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我随着马丽华的脚步走遍西藏。我的眼睛从圣洁的雪山落下,开始平视一望无际的草原,开始了解在草原上逐草而居的牧民和在谷地中耕耘种植青稞的藏民。在帐篷中居住,只有青稞、酥油、和风干的生牛肉等简单食品,一年四季没有蔬菜的藏民,围在干牛粪点燃的炉火边,是如何快乐地唱歌和舞蹈呢?肯定有一种精神上信仰,那就是藏传佛教吧!那份信仰的虔诚四处飘扬,僧人的地位尊崇,匍匐朝圣和转山的人们络绎不绝,还有随处可见的玛尼墙,转经筒和经幡。

        现实的生活还需要纵向的历史,我读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传记》和《仓央嘉措的情诗》,粗略了解西藏的历史,也知道六世达赖青藏高原上的传奇。知道了仓央嘉措的情诗为什么会象高原上的雄鹰,仍在高高飞翔,并且吟唱至今。因为藏族儿女既需要精神上的信仰,也要有人世间美丽的爱情故事。

        我读江觉迟的小说《酥油》,却读得很累。

        好多年没有读过浓烈的爱情了,而小说主人公梅朵与月光的爱情却让我欲罢不能。小说的情节真实得象生活,梅朵上高原义工支教,组建孤儿学校,一个人独自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而且孤儿的寻找是那般艰难。这在我看来是多么神圣的工作啊?而在书中,却认为这项工作只是点燃一盏酥油灯。读到这首诗时,我一下子觉得无比亲切,也无比感动!我愿意摘录下这首诗:

    我只有那么多的气力  孩子

    只能摸一摸你的脸

    向你微笑一下

     

    我只有那么多的精力  孩子

    只有酥油灯的亮光

    给你一星点方向

     

    那个夜如果再黑起来

    就让星星来照亮天空吧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星球

    在宇宙里

    它们撞击着

    却不能迸发出温暖我们的火花

     

    每个夜晚

    我望着深蓝色天空

    问月光

    为什么你有光

    却那么清凉

     

    他们唱着那么深情的歌

    到底在温暖谁的耳朵

     

    酥油里的孩子

    今夜我们什么也不做

    也不唱歌

    我们念经吧

     

    因为除了向神祈祷

    我无能为力

    ……

        除了时间安排上的紧张让我感到累之外,小说中梅朵与月光的爱情悲剧,让我觉得累;梅朵在高原上三年体力与精神的巨大付出,让我觉得累;出乎我想象的藏民的艰辛生活,让我觉得累;月光对藏传佛教信仰的那份执著,让我觉得累;面对酷寒、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除了念经,祈求保佑,人类已无能为力时,让我觉得累……

        终于合上了书本。这一刻,我终于明白,藏民对宗教的信仰,为什么会如此坚定!如此无怨无悔!因此,既然你无法改变什么,这时,就只有精神上的信仰,才能让你内心保持永远的安宁!

        这不是宿命,这是天人合一的道德崇尚!


      本文标题:高原上的风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8081.html

      • 评论
      3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