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历史
文章内容页

另类的忠贞

  • 作者: 百家讲坛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877
  • 白雪成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忠贞之士不胜枚举,但如王保保般忠贞得如此另类确属罕见。

      王保保,又名扩廓帖木儿(该名为元顺帝所赐),元末明初的著名将领,他是汉人却忠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经历了从忠到不忠再到死忠的过程,此两点决定了王保保忠贞的另类性质。

      先说第一点,他是汉人却忠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严格地说王保保是汉人与维吾尔人的混血儿。需要说明的是彼时的汉人不是现代意义的汉人,而专指北方在金朝就与异族联合的汉族人,原来南宋境内汉人当时被称作南人。

      《明史》列传第十二写道:“扩廓帖木儿,沈丘(今河南沈丘)人。本王姓,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甥也。察罕养为子,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

      王保保的父亲是一个姓王的汉人,母亲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维吾尔人),他从幼年到l 36 1年一直叫王保保,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他身份的全部。

      王保保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仕元的汉人(特别是读书人)一样,既完全认可自己的汉人身份,又完全认可自己元朝臣子的身份。或许这是因为,政治和民族在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看来,根本就是两回事儿(至少他们觉得应该是两回事)。

      再说第二点,忠贞的过程极具戏剧性。王保保先忠于元朝,平定北方,因军功官至太傅、左丞相。在平定北方后,他没有利用朱元璋、陈友谅等人在江南大战的机会麾兵南指,彻底歼灭农民起义军,反而不遗余力地参与元朝内部党争,与李思齐等人开战,后被削去官职。此后,朱元璋领导的明军开始北伐,势如破竹,直逼大都。元朝廷开始重新倚重王保保,要求他抵抗明军,解大都之难。但是,王保保并未遵旨抗敌,而是向云中(今山西大同)方向进发。其帐下不少将领狐疑,问:“丞相您率师勤王,应该出井陉口向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在河间的军队合并,如此才能阻截南军。如果出云中,再转大都,迂途千里,这怎么能行呢?”王保保敷衍道:“我悄悄提军从紫荆关入袭,出其不意,有什么不好?”倒是他身边的谋士孙恒一语挑明:“朝廷开抚军院,步步要杀丞相,现在事急又诏令我们勤王,我们驻军云中,正是要坐观成败!”

      正是由于王保保之辈不忠,大都被明军攻克,元朝灭亡。元朝覆灭后,当初自顾保全自身的王保保反倒忠贞不贰,死忠北元朝廷,跟朱元璋执著地打着游击,也由此赢得“奇男子”的美誉。这一著名典故见《明史·扩廓帖木儿传》。洪武初年岭北和林战役结束后不久,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大宴众将领时突然问大家:“天下奇男子谁也?”众人都回答说:“常遇春是也。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也。”太祖笑着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朱元璋多次派人招降王保保都未成功。《新元史·李思齐传》中介绍,李思齐在洪武初年投降了明朝,朱元璋派他去漠北与王保保通好。王保保对李思齐“待以宾礼”,不久就派骑士送李思齐回国,到了边境,骑士说,主公(王保保)有命,请留一物为别。李思齐说,我远来无所齑。骑士说,那就留条胳膊吧。“思齐知不免,断臂与之。还,未几卒”。“奇男子”王保保与朱元璋抗衡着,直到他在洪武八年死去。

      世人对王保保另类的忠贞给予了很高的赞誉,这着实令人狐疑。抛却他的身份不谈,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窝里斗得欢,坐壁上观,待主子败了再站出来故作姿态,又有什么用呢?

      编辑惜墨

      本文标题:另类的忠贞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9456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