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历史
文章内容页

秦伐匈奴:为生存而战

  • 作者: 百家讲坛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515
  • 北地舞人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巡视北方边境,燕地方士卢生进献地图给秦始皇,并上书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回到咸阳后,便派遣大将蒙恬发兵30万人北击匈奴。之后,秦攻占了河南地(河套地区)、高阙(今属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等地。匈奴不敌秦军,只好向北迁徙。

      大多数人认为,秦伐匈奴是因为匈奴过去经常袭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而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才腾出手来,去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实际上,匈奴对秦边境的劫掠固然令秦不胜烦扰,然而这并不是秦伐匈奴的根本原因。

      秦帝国的军国体制,是秦主动对匈奴用兵的重要原因。从秦帝国尽灭关东六国之后到对匈奴用兵前,大约有七年时间是没有战事的。习惯了战争的国家机器忽然无仗可打,这意味着社会要面临一个运转惯性的问题。多年来惯于征战的军人接近职业化,他们已经难以在常规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像以往在军中那样赚到足够的钱,这驱使职业化军人期待再次从军。若帝国不能满足军人们的要求,职业化军人便成了国家的安全隐患。因此秦帝国必须不断对外战争才能驱动国家机器,使社会的经济稳步有序地运转起来。

      另一个点燃战争的导火线是经济压力,准确地说是人口压力。秦帝国统一天下之时,除去战时的伤亡外,并无大量杀戮平民的现象,而是将旧时六国的人口和土地一起接收过来,整合成一个大帝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无序的人口增长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令社会感觉到经济的压力。公元前216年,秦帝國通货膨胀率奇高无比,粮食价格飙升。

      公平地说,秦朝廷当时根本无法用政策、法令来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痼疾。人口增多,资源不足,社会必然会出现动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消灭人口,要么寻找新的资源。

      秦帝国军国制度的惯性、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两者的压力都迫使秦帝国政府做出决断。河套地区水土肥沃、宜耕宜农,在军事技术、力量上佳的前提下,秦帝国政府选择了战争。如果打赢,秦帝国可以获得经济资源;打输,可以消灭人口。

      由此可见,在促使秦朝伐匈奴的诸多因素中,帝国子民的生存危机与帝国国家机器的安定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灯火endprint

      本文标题:秦伐匈奴:为生存而战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9839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