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历史
文章内容页

苏轼是个城市规划师

  • 作者: 百家讲坛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298
  • 夏福琴

      北宋文豪苏轼涉足面颇广,除了在文坛留下大量名篇佳作外,他在设计规划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1071年,苏轼去杭州做通判,工作之余,他走遍了杭州的角角落落,既了解了当地的概况,顺带也饱览了大自然的美景。之后,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定制了全面规划的管理宏图。

      西湖周边经济繁荣,西湖美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苏轼一时诗兴大发,留下了千古名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由于工作经常调动,1086年,苏轼再次到杭州任职,这一次,他仍然实地考察,综合治理。当他再次来到西湖时,他和他的伙伴们惊呆了:当年美若西子的西湖湖畔一片荒芜,湖里多年的淤泥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被人乱圈乱种的地盘比比皆是,堤上野草肆意地疯长,而堤坝也被雨水冲毁。苏轼痛心疾首,他决定来个整体规划,综合治理。既要发展经济,让当地的老百姓过上殷实的日子,又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调节。

      经过一番酝酿,苏轼对西湖的改造工程有了翔實的规划。首先,他对西湖淤泥要开挖清理的土方进行了勘察、测量和计算,大概耗工耗时已了然于胸。然后,他“调兵遣将”,动用了20余万工时、开挖了25万方土,并筑堤夯坝,让人在堤上养花种柳。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恢复,湖水清清,杨柳依依,一年四季,要么是花香,要么有鸟啼,而且,西湖既能抗洪蓄水,也能用来灌溉,清澈的湖水也可以供人饮用。他还对那些污染、废弃的水井进行了治理,让老百姓用上了清洁的饮用水。

      杭州的规划颇具成效,他的“苏堤”工程被传为千古美谈,更成为名胜风景。

      苏轼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做综合规划,即使被贬谪时,他也没忘记自己的使命。

      被贬到惠州(今属广东省)时,苏轼没有沉浸在失意抱怨之中,而是继续了解民生,合理地规划,做长久的打算。

      他发现当地疫情严重,就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跟踪追击,结果查到了疫症的源头——饮用水的污染。有些地方,人畜共饮,而且排泄物处理不当,污染了饮用水,结果引起了疫病的蔓延。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势头,他深入实地考察,最终,他发现了一处风水宝地,原来,蒲涧寺后有滴水岩,水质很好,如果开发利用得当,是一项十分有利于民生的工程。虽然工程浩大、艰难,但是他规划一番后,又投入到实战当中。工程人员在滴水岩下修建了一个大石槽,用5000根竹管将10公里外的泉水引进城里,再在城中修建一个大石槽用来储水,又建小槽储存起来供居民汲用,这样,疫情的难题迎刃而解,并且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城市的规划设计更加合理,各种布局也是日益趋利避害。

      本文标题:苏轼是个城市规划师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9868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