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历史
文章内容页

张学良:为国宝担些骂名怕什么

  • 作者: 百家讲坛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4180
  • 李婷

      

      1924年,北京政变,溥仪出宫。次年,紫禁城被改为故宫博物院,正式开放。

      当时的激进者视故宫为“封建王朝之逆产”,主张废弃;短视者则盯上故宫文物,惦记着将其拍卖。张学良算是有眼光的,力挺故宫博物院的建设,还与易培基、蔡元培、蒋介石等被选为“临时董事会”21位董事之一。

      1927年,张作霖成为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同年成立“故宫管理委员会”,张学良仍被聘为委员。当时的他身挂数职,故宫的事务不能完全兼顾,但仍分外上心,若无法参加相关会议则必写假条。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故宫,重新任命理事,张学良依旧在列。

      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后,在首任院长易培基的大力整顿下,故宫博物院终于步入正轨。

      这一时期,张学良的仕途也春风得意,酷爱传统文化的他,得空便到故宫欣赏书画,跟工作人员热络得很,也常在此招待国内外宾朋。

      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张学良变成了“不抵抗将军”。随后,日军觊觎关内,故宫文物如何妥善保藏也提上了日程。

      易培基等人支持将文物南迁,但遭到了激烈的反对。1932年,北平政务委员会的第一项议程竟是“各委员签字,呈请中央拍卖故宫古物,购飞机500架”。易培基闻讯马上致电张学良,希望他能够阻止。

      张学良阻止了这项议程,但这让他本就黑化的公众形象进一步跌向谷底。文物南迁之议被媒体披露后,京城炸了锅,民众觉得,大敌当前先想着挪动文物,未免有重物轻人之嫌。胡适担心文物一散难聚,寄希望于国际监督;鲁迅也讽刺道:“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最激进的是古物陈列所前所长周肇祥,他“誓与国宝共存亡”,甚至给支持南迁者打骚扰电话、寄恐吓信,扬言要用武力阻止南迁。

      但在故宫文物博物院内部,懂行的人却不能这么愤青。当时,北京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被洋兵洗劫两次,珍贵文物大量散失。殷鉴未远,现在若不及时将文物迁走,难道等着日军再来抢光?舆论重压下,张学良做出支持文物南迁的选择并不容易。

      故宫工作人员反复研究如何打包文物时,张学良特意交代制作大量坚固的木箱,以满足战时转运文物的需要。经过共同努力,1932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批准了文物南迁的议程。

      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从清点装箱开始,张学良就派来军警监负责护卫。故宫博物院精选了20多万件名人真迹、器具古玩、图书文献等共13427箱出64包,作为第一批南迁文物,其中包括《四库全书》《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随着华北局势日益危急,支持文物南迁逐渐成为主流意见,但那些反对者仍放话:只要文物列车启运,就在铁路沿线埋炸弹,炸毁列车。由于反对南迁的势力联络工会抵制,原计划1933年1月31日开始的文物南迁被迫推迟。

      為保证文物顺利运出,2月5日夜,张学良下令故宫至天安门、前门的长街实行戒严,并拘禁了一批反对者。第一批文物从神武门广场出发,由几十辆板车轮流运往火车站,沿途军警林立,张学良派来军队全程护送。文物列车上,除了故宫押运人员外,还有张学良派来的一百多名荷枪实弹的宪兵和警察,车顶架着机枪。次日凌晨,列车秘密启程。

      南迁之路,危机四伏。直到文物列车出京10天后,张学良才将那些反对者释放。南迁过程中,白天封存,晚上押运,沿途火车站要对文物列车优先放行,在重要关口熄灯。每到一站,都有当地政府派员上车招呼。

      日本关东军一直在打探文物的下落,企图在南迁途中派飞机轰炸,因无法得到准确消息,该计划未能得逞。在徐州一带,文物列车还遭到土匪拦截,幸好军队护卫将土匪击溃。当五批文物终于南迁之后,随着形势日益危急,最终又分三路辗转西迁至四川。其中有一批文物刚离开南京,就发生了南京大屠杀。

      据相关史料记载,抗战时期,中国文物损失至少在1000万件以上,但故宫文物由于及时转移,几乎没有损失。故宫文物在南迁过程中,还曾数次赴国外举办专题展览,向世界宣扬了悠久璀璨的中华文明,增进了战时盟国之间的友谊。故宫文物的保护过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对于抗战精神的形成、民族认同感的增强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命运弄人,为保护文物鞠躬尽瘁的易培基在文物南迁过程中被人诬陷,不幸含冤逝世;张学良因发动西安事变遭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他们没有机会继续关心故宫文物未来的命运。

      如今看来,张学良在故宫文物南迁一事上,显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功莫大焉。

      编辑/小荷

      孟浩然

      应试归来,大家看我这篇试帖诗写得如何:“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王维@李白

      王昌龄,高适,岑参,杜甫

      岑参,老孟真牛!

      杜甫:孟老师,久仰了,大爱您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李白回复杜甫;晕,那是孟郊,还没出生呢,你穿越吗?

      王维;孟兄,写得不错,要有信心。

      孟浩然回复王维,别说了,考试已经挂了……

      李隆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朕是知道你的,孟卿好好努力,看好你哦。

      孟浩然回复李隆基:谢陛下隆恩,臣肝脑涂地无以回报。

      王昌龄:叩见陛下!

      高适:叩见陛下!

      岑参:叩见陛下!

      杨玉环:太白先生何时进宫?等你的大作。

      李隆基:力士那奴才还没传旨吗?

      李白回复李隆基:臣惶恐,已接旨,正从华山往回赶。

      本文标题:张学良:为国宝担些骂名怕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9915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