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历史
文章内容页

对权力迟钝的人不能行走官场

  • 作者: 百家讲坛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1831
  • 张鸣

      曾国藩的幕僚之中,赵烈文是个没功名的人,但其才华不容小觑。赵烈文为后人所知,是因为他一个精准的预言。1867年,所谓同光中兴势头正好的时候,在跟曾国藩聊天时,他预言清朝不出五十年必亡。果然,44年后,这个当时看来还挺有气象的王朝轰然倒下。

      赵烈文如此预言,是因为他看到了清朝上下的一片败象,统治机器已经锈蚀,尽管有曾国藩这样的人尽心卖力,奈何清廷目光短浅,只知保权,不懂世界大势,所以,寿数不会太长。听到这个预言,曾国藩虽然震惊,但很快接受了,因为,赵烈文看到的,他也看到了。

      其實,就当时而言,赵烈文是具有治世才能的。不过,他的才能也只能在曾国藩幕中这样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里,才能得到充分施展。之后,他出来做官,虽然经过周密考察,为李鸿章解决了两地争堤的难题;在磁州打井,未雨绸缪,解决当地的用水问题;在易州打理诉讼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政声卓著。但他早早致仕回家养老去了。事实上,即使他再干下去,结果也不会好。

      当时的官场中人,几乎个个都对权力特别热衷。清朝末年,仕途拥挤,升迁不易,得一个实权的官缺,必须抓紧时机,利用手头的资源,好好开发才行。首先要面面俱到,是佛都要拜到,一个都不能怠慢,博一个好人缘;其次,要充分利用关系,尤其是要利用已结识的大佬,让他们为自己鼓吹。这期间,关键是对权力要敏感,能及时把握时机,从同僚和大佬们不经意的言谈中,捕捉官场升迁的信息,及时站在得势者的一边,又要不露痕迹。像赵烈文这样,只知道做事,对权力不仅不敏感,而且公事公办的官员不被人参下来,已经是万幸了。毕竟他是曾国藩保举上来的人,人们多少会给他点面子。

      事实上,大清的官场中人,都明白升迁之道在哪里,也都长了个对权力极其敏感的大脑。这些人的学问自然是一塌糊涂,对干事也不甚了了。要说他们聪明吧,他们对很多常识都一无所知,要说他们愚钝吧,对权力方面的事情又特别精明——聪明才智都偏到了一个点上,脑细胞似乎都集中到了某一个区域上,好像得了偏头症。

      赵烈文是个把什么都看得很透的人,怎能不知这里的名堂,所以,做了两任知州,他就卸任回乡了。他知道,这样的官场,别说是他,就算他的老师曾国藩也奈何不了。果然,没过多久,因为天津教案问题涉及国际纷争,闹得沸沸扬扬。可当时的官场上碰到事,官员们就知道嚷嚷,具体处理问题,谁都不伸头,结果曾国藩去了,化解了一场国际危机,大家又都骂他卖国求荣。几乎在一瞬间,大清就把一直捧到天上的人,踩到了泥里。被踩到泥里的曾国藩,不久就去世了。

      有这样的官场,这样的官员,这样的偏头症,大清怎能不呜呼哀哉。

      编辑/羽川

      本文标题:对权力迟钝的人不能行走官场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0088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