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等不到出租车

  • 作者: 爱你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854
  • ◎ [意] 利玛窦·墨特里尼

      等不到出租车

      ◎ [意] 利玛窦·墨特里尼

      人们总会套用某种模式来计算盈亏,并根据周围的情况来决定自己该如何行动。了解了人的这一习性,我们就能理解生活中某些很奇妙的现象。

      例如下雨了,纽约市的曼哈顿正值交通尖峰时刻(“尖峰时刻”是纽约市的一个交通术语,指交通流量陡涨陡降的时段),大家拼命想搭上出租车,却怎么等也等不到空车。为什么招不到出租车?经济心理学家非常乐意为你解惑。

      研究小组专门对纽约出租车司机的行为进行了调查,想知道他们的行为模式是否符合经济学理论。通过调查得知,出租车司机会设定每天的目标收入,只要当天达到了收入目标他们就立刻收工。

      换句话说,当搭车的客人较多时(比如在下雨天,许多人会放弃乘公交车而改搭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收入目标,从而提早收工回家。

      然而根据经济学的观点,出租车司机应该在容易赚钱的时候多辛苦一点,在生意清淡的时候早早收工回家享受自由。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短时间内就能赚够钱的下雨天,出租车司机不但没有延长工作时间,反而缩短了工作时间。

      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出租车司机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以不同的天平来衡量盈亏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同样数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大过同样数量的收益带来的正效用(前者是后者的两倍),这种现象被称为“损失厌恶”,比如不小心丢失4000元而感到“非比寻常”的空虚,至少得赚8000元才能享受到“非比寻常”的满足。

      那么,怎样用人们的这一心理特性来解释纽约出租车司机的“不合理”行为呢?

      道理很简单。如果完不成当天的目标收入,对出租车司机来说就是亏损,所以他们为了避免亏损,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工作。但只要完成了目标收入,出租车司机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赚够了,与其继续工作,不如去小酌一番。结果,身为乘客的我们站在路边怎么等也等不到空出租车。向的准确率达到了100%。如果说这纯粹是蒙的,也有点太神奇了。事实上,在点球大战开始前,德国队的助理教练给了莱曼一张纸条,上面写清楚了对哪个阿根廷球员应该往哪边扑。这张纸条上的方向又是从哪里得出来的呢?是通过采集分析阿根廷球员过去比赛的点球记录,看他们习惯于往哪个方向射,然后总结出来的。所以,德国队胜利的军功章不应该全给莱曼,也应该有“利用信息和科技辅助决策并制定最佳策略”这个理念的一半。(摘自《1分钟爱上管理学:妙趣横生的生活中的MBA课》浙江大学出版社)

      

      (摘自《喜怒哀乐经济学》新世界出版社 图/千图网)

      本文标题:等不到出租车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2124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