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人生
文章内容页

深夜小食店

  • 作者: 意林·全彩Color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386
  • 名家笔下的冬夜美食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还真是充满了无敌的诱惑。尤其是干捞粉,米粉圆而润滑,肥而油亮,口感鲜嫩而有韧性。那金灿灿的锅烧,入口又香又脆,加上一些卤牛肉片,然后根据各自口味撒上葱、蒜米、香菜、酸菜(一般有豆角酸、竹笋酸和泡菜酸)和红辣椒。那种辣香味你在外地是绝对找不到的。

      ——白先勇《少小离家老大回:我的寻根记》

      白煮豆腐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朱自清《冬天》

    冰糖葫芦



      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各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过东西也有精粗之别。琉璃厂信远斋(始建于乾隆五年)的酸梅汤与糖葫芦,特别考究,与其他各处或街头小贩所供应者大有不同。 北平糖葫芦分三种。一种用麦芽糖,北平话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里红的糖葫芦,长达五尺多,这种大糖葫芦,新年厂甸卖的最多。麦芽糖裹水杏儿(没长大的绿杏),很好吃,做糖葫芦就不见佳,尤其是山里红常是烂的或是带虫子屎。另一种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之后白汪汪的一层霜,另有风味。

      ——梁实秋《雅舍谈吃》

    汤圆



      在香港地铁天后站电气道一带,有家热闹的小店,他们的酒心姜汁汤圆实在很不错,馅儿心是麻蓉加上玫瑰露酒,泡在姜汁糖水中的。咬开柔韧的外皮,酒和姜的独特芳香,令人微醉又乍醒。这设计很有一番心思。汤圆虽是平凡的小点心,但它密实、圆滑、可咸可甜。它在芸芸众生里,活得平安,既成不了被弹打的出头鸟,也不必面对大风大浪大起大跌。汤圆,就是现世凡尘里,一种及时珍惜的恩爱小团圆呢。

      ——李碧华《饮食档案5:红袍蝎子糖》

    涮羊肉



      韩子奇坐在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北口东来顺饭庄的楼上雅座,无心欣赏窗外的雪景,眼睛只盯着紫铜火锅中沸腾的开水发愣,仿佛在研究那小小的波涛。愣一阵,便懒懒地抬起筷子,夹起一片薄薄的羊肉,伸到沸水里一涮,两涮,三涮,在最准确的火候捞出来,放进面前的佐料碗里一蘸,然后送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他其实很饿,但仍然保持着多年的习惯,决不狼吞虎咽,也不发出“吧唧”“吧唧”的粗鄙响声。吃东西不只是为了充饥,而是一种享受,不能把好东西糟蹋了。即使在这吃食奇缺、物价奇贵的年代,他也没要白菜、粉丝那种只配做填充料的东西,只要了两盘肉片和一小碟糖蒜,吃一片肉,再咬一点糖蒜,慢慢地品评辣中含甜、甜中含辣的滋味。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本文标题:深夜小食店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3802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