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地球的运动(上)教学设计

  • 作者: 山东青年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708
  • 王萌萌

      

      

      课题: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的内容,它是基于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以及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都与本节课中的地球的自转有关。本节课在第一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整章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轨道知识,形成对地球自转、公转比较分析的能力;能够边说明边绘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学会判断时区和计算区时的方法;树立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本节课的重点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难点为判断时区和计算区时。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所以本节课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知识结构:

      【学情分析】

      知能储备: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年龄特点:高中生正处于感性向理性转变的过程中,能够从初中的具象感知转变为高中的抽象思维,此阶段适合在地理学科进行深入学习。

      学习风格:班级学生群体属于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的学习风格时,适宜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班级学生群体属于安静沉闷的学习风格时,适宜采用讲授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通过学习地球自转与公转知识,能够列表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点;

      ②学生能通过读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边说明边绘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③学生能够判断时区、计算区时。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点,学会读图分析比较的方法;

      ②学生学会边说明边绘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的方法;

      ③学生学会判断时区、计算区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难点:判断时区、计算区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吉林?延吉?133000)

      本文标题:地球的运动(上)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85045.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