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问题

  • 作者: 青年时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790
  • 刘俊

      摘 要:短跑是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的状况下,以最短时间通过规定距离的极限强度的运动。实践证明,与身体训练相比,越是临近大赛,心理上的准备工作更显得重要。文章就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短跑;青少年;心理准备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因为生理和心理都在发育阶段,两方面的承受能力有限。容易在短跑比赛前,出现极度紧张、高傲自大、盲目悲观等不利于比赛的心理情况出现,比赛中也容易出现进入状态慢、比赛心理起伏不定的情况,还有的运动员因为心理准备不充分出现机体受伤等现象,充分说明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性。

      当今运动场上的较量,不仅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的竞争,更主要的是心理能力的较量。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构成了完整的科学训练体系。它是发挥潜力,保持和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每块肌肉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而有些运动员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比赛期间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过度紧张,导致生理变化异常,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四肢紧张,动作不协调,从而直接影响短跑成绩。实践证明,有的短跑运动员由于过度紧张,在比赛中成绩比平时下降0.3-0.5秒,有的运动员利用良好的心理状态使百米成绩提高0.1-0.3秒。因此,比赛胜负越来越依赖于心理素质,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势在必行。

      二、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分析

      (一)赛前过度紧张、焦虑

      从心理学理论来说有两种紧张,一种紧张是在发生突如其来的重大情况或是意外事故时,要求人调动整个身心去应付,这叫做应急状态;而第二种紧张是未超越日常生活与训练范围的紧张,是有所准备的,这种紧张是大脑和身体有规律的活动,是正常的兴奋。可是过度紧张焦虑的人常常将第二种紧张升级为应急状态,人为制造“紧张气氛”。其实赛前适度的紧张可以促进兴奋度的提高,加强注意力,提高效率,对比赛有好处,但是过度的紧张则有害了。

      (二)恐惧、退缩,害怕比赛的来临

      恐惧、退缩的心理是学生运动员常见的心理表现,他们通常在赛前找借口拒绝参加比赛,比如说肚子疼、腿疼推卸责任。60年代,我国国家女子乒乓球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大赛前,一名女运动员不惜自残手臂拒绝参加比赛,在大赛来临前临阵退缩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队伍的士气,伤害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三)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

      比赛中看到别的运动员发挥出了较高的水平,联想到自己平时的训练成绩,不能与之相比,遂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丧失,回避参与。

      (四)轻视对手,过于自信

      比赛时过于自信,不了解对手实力或对于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忽视影响比赛的因素,轻视对手,过度地放松,没有紧张感,过分的自信转变成了自负,往往在比赛中容易失误,造成运动成绩下降或不能正常发挥应有水平。

      (五)缺乏上进心,破罐子破摔

      这种心理通常是运动成绩较弱的学生容易产生的,迫于教练的压力,不得不参加比赛,暂时的落后击垮了他的自信心,认为追赶无望,缺乏上进心,遂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成绩一次不如一次,消极对待比赛。

      三、赛前的心理训练

      (一)追逐跑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主要培养运动员在起跑不利的情况下,克服内心的紧张情绪,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在途中跑过程中反超对手,顺利完成比赛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安排在赛前的速度与强度课中。让一名水平稍差的运动员在其之前跑出让其追逐,在追逐中超越领跑者。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从心理解决运动员落后时的心理紧张情绪,反败为胜,并让运动员体会成功超越的自豪感,给比赛积累一定的经验。

      (二)模拟训练

      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很少听枪,多人的蹲距式起跑练习,一些经验少,心理素质不好的运动员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影响比赛正常发挥,模拟训练就是在赛前的训练中加入听枪起跑练习,并在练习中让运动员与其他人一同练习起跑,还可以安排几次抢跑练习,让运动员对起跑中所发生的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经过反复练习使其心理得到适应,减少失误概率。

      (三)树立信心的训练

      在赛前训练中运动员选择何种水平的运动成绩作为自己比赛目标,这在比赛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经常让运动员体验到训练的成功感,是增强运动员心理能量储备提高运动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适应训练。

      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大多是集体做准备活动,有些运动员可能需要和他人一起讨论进行准备活动,一些运动员可能需要全队通过发言减轻焦虑进行准备活动,可比赛期间由于项目的不同和比赛时间不同,准备活动时间不同。这时就需要教练员在赛前训练中安排单独做准备活动,使运动员尽早适应赛前自己做准备活动。教练员还可以把训练时间安排在与比赛时间相同时间点,让运动员从生理,心理上都能得到适应。

      通过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比赛心理适应水平是短跑心理素质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则宜.优秀运动员心理訓练实用指南[M].人民体育出版社.

      [3]郑康生.运动心理学对运动训练发展的再认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1):110-112.

      [4]李晓东,张力为.国外运动心理学领域自我研究的现状及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80-83.

      本文标题: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9104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