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思念在雨季

  • 作者: 青年时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4783
  • 冉婧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1120

      思念就像这六月的雨,

      淅淅沥沥,

      缠缠绵绵,

      近在咫尺,

      却又远在天涯。

      撑一把伞,

      而就凭一把伞,

      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

      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渴望在平静中找到快乐,

      在喧闹中慢慢平息,

      可思念总夹杂在这朦胧的烟雨中,

      化作晶莹的小雨滴,

      叩打着那颗永不平静的心灵。

      剪不断,理还乱

      带着淡淡的忧伤,

      穿过往日熟悉的长巷短巷,

      雨里风里,

      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是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故乡好远,似乎只能依稀出现在梦境里。梦里的故乡是黑白色的,并且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恍惚间,那杏花春雨,牧童遥指都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那片日夜思念的土地,終究只能在故宫冰冷的壁头和玻璃橱窗内,京戏锣鼓声中,太白东坡的韵里,寻见些许痕迹。

      二十五年,生命的三分之一,即使是雨,也重复了千次万次,次次迥然不同。二十五年,从相聚到别离,从离别到重逢,反复轮回,千遍万遍,遍遍痛彻心扉。异国好远,遥远得无法触及。也许只能出现在梦境里,梦里下着朦朦细雨,细雨中有个红点慢慢地消失在远方。恍然间,发现那个红点已不在,那个日思夜想的人,永远的定格在了雨季的那个画面里。

      仓颉的灵感,古老美丽的文字,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它们让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希望和回忆,以及那似雨般缠绵的情思都有了寄托和安慰。

      在茫茫辞海中,一个“雨”字载起了多少相思愁呀!有余老先生“乡愁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的乡愁,有温庭筠笔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孤独少妇愁肠万断的情愁。

      这六月的雨,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浓的时候,略带草和树沐发后淡淡土腥味,如黏湿的蛛丝,密密织成一张相思的网。点滴敲打着每处角落,每个屋顶,每方瓦楞,每叶花瓣。于是,雨在空中,弥漫成朦胧,空蒙而迷幻,就如那一个“ 雨” 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浙沥浙沥浙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六月的雨,冰冰冷冷,冷得清清醒醒。

      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有一种美感。在竹楼上,在屋檐下;在江南,在台北。从树梢到瓦顶,从春雨绵绵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从午夜听到黄昏。仍旧只有故土的雨,才能滋润孤寂的心灵,才能敲出清脆可听的韵律, 细细密密的节奏,吟出梦中母亲温馨的低唱。

      雨来了,就像古老的琴,孩时的摇篮,亲昵的童谣,而这一切都只能在古老的大陆,泽国水乡的江南才有。那细细琐琐屑屑,淋淋沥沥淅淅的雨声,低沉细述着余老先生那份对故土的挚爱。但往日那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的日子已匆匆而逝,于是,这雨听去就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异乡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往日已不再,回忆更是愁呀!曾经是那么的爱听雨,因为有你给我诠释雨的幸福,如今听到的全是悲凉。开始不喜欢这样的雨季,因为思念是藏在雨季背后的眼睛,时刻萦绕在心底,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雨依旧没有停住它轻柔的脚步,依旧是那么缠绵悱恻,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不温不火、不离不弃,轻轻浅浅的、细细密密的、静静悄悄的、绵绵软软的滴着、滴着,一直一直的滴到人的心里。“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多情的雨季,注定会发生许多缠绵的故事,叩醒内心无尽的思念与感伤。

      又到黄昏,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恰似离人心上泪,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文标题:思念在雨季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9224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