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中的问题探析

  • 作者: 青年时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538
  • 苗敕

      摘 要: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目的,是让属于其他文化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本文以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河南省

      一、引言

      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蕴涵着民族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河南省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要让外国人了解河南的物质文化遗产,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翻译涉及不同文化,在翻译时应考虑文化因素,否则就会产生不规范、不准确、错误的翻譯,不能让外国游客正确理解,从而无法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二、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中的问题

      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的名称、景区内部公示语、宣传册、英文网站等,这些内容为人们深入了解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河南省的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牌都有中英文对照,安阳殷墟、龙门石窟等地还建有英文网站。但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翻译错误百出,给外国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笔者发现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存在以下问题。

      (一)单词拼写错误

      单词拼写错误是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中的一种常见错误,有字母写错、字母颠倒等形式。在开封市龙亭公园内靠捡水边的一处警示牌上,写着“水深(3米)注意安全”的警示语。英文翻译是“Deep Laka(3m) Cauton!”。译文拼写错误,“lake”错拼为“laka”,“caution”错拼为“cauton”。在另一块写着“水深岸陡 请游客注意安全”的警示牌,其译文是“Be carefui of DeepLaka And Sharp Shore”。“careful”和“lake”被错误地拼写为“carefui”和“laka”。在龙门石窟景区,一则标识语将“中国传统乐器”翻译为“tvadiond Chiese”,traditional和Chinese两个单词都拼错。

      (二)用词和语法错误

      除单词拼写错误外,另一种常见的翻译错误是用词和语法错误。在南阳西峡老界岭有一个名为“气象站”的标识牌,指导人们根据石头的状况判断天气,但部分句子翻译却不符合语法。其中一句“假如石头是挥动的…有风”,译文为“If the stone is the swing…windy”。该翻译有明显的用词和语法错误,表示状态应该使用形容词swingy而非动词,而且形容词前也不能加冠词the。该指示牌最后一句“祝您愉快”的译文“I wish you a happy”也有语法错误,happy为形容词,不能与冠词a单独使用,可修改为“I wish you a happy day”。在开封市铁塔公园入口处有一句警示语“不满12岁的儿童须在家长的陪同下方可游玩。”其译文是“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2 must be accompanied by parents can play”。该句有明显语法错误,同时使用情态动词“must”和“can”,最后的can play也是画蛇添足,可改为“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2 must be accompanied by parents”。

      (三)语用问题

      在开封市龙亭公园的一处指示牌上,写着“禁止攀爬”的警示语,译文是“Prohibition of the climbing”。在英文警示语中,如果禁止做事情,使用“No”加动词ing形式即可,该处可改为“No climbing”。在开封市铁塔公园入口处标识牌写着“温馨提示”,其英文翻译是“Warm Prompt”。虽然从语法上讲没有问题,但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外国人会纳闷为什么中国的提示是热的。“warm”在英语中的意思跟中文并不完全相同,此处翻译可改为“gentle reminder”或是“polite warning”。

      (四)译名不统一

      同一物质文化遗产使用不同的译名也是常见问题之一,难免会让游客分不清是同一个景点还是不同的景点。安阳殷墟是著名的文化遗产,其英文名称却不统一。在靠近景区的指示牌上安阳殷墟的译文是“The Yin Ruins”,殷墟门票上的翻译为“Yinxu”,官方网站翻译为“Yin Ruins”。还有些宣传材料翻译为“the Shang Dynasty's ruins in Anyang”和“Yin Dynasty Ruin in Anyang”。著名的少林寺景区,有的地方翻译为“The Shao-lin monastery”,也有翻译为“The Shaolin Temple”。

      (五)文化信息缺失

      物质文化遗产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但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却存在文化信息缺失的现象。南阳市著名景点内乡县衙,有的地方将其译为“Yamen in Neixiang County”。内乡县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的美称,对于了解中国封建社会行政制度有很高的价值。中国人对于“衙门”一词比较熟悉,但是外国人看到“Yamen”则完全不知所云。

      三、规范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措施

      (一)尽快制定有关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标准

      应制定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标准,对于像“售票处”等普遍使用的文字材料,可给出标准译文。对于不能给出明确译文的,提供翻译策略。第一种是音译法,在翻译行政区划名称,如城市、乡镇、县城等时可以使用音译法。对于被外国人所接受的中国特有事物名称的翻译也可以用音译法。例如,安阳的殷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上使用的名字也是“Yinxu”,其译文可统一使用音译。第二种常用翻译方法是意译。由于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目的是跨文化传播,一些地名及事物名称必须采用意译的办法使国外游客获得能体会其内涵。例如,少林寺塔林,如果使用音译“Talin”,外国人则会不知所云。采用意译将其翻译为“Pagoda Forest”,则能说明该物质文化遗产是佛教建筑,有效传递文化信息。第三种方法是音译加意译。音译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意译则能保留文化信息,有助于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在翻译景点名称时,可以采用该方法,以达到既传播中国文化,又方便外国游客的目的。例如,龙门石窟,其英文译名“Longmen Grottoes”就采用了音译与意译结合的办法,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二)加强物质文化翻译遗产英文翻译的管理

      河南省至今未制定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标准,建议有关管理部门从省内高校挑选翻译专家,联合文化方面的专家,组成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委员会,制定翻译标准,给出指导意见。新增加的物质文化遗产英文译文,需要经过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委员会的审核。此外,建议成立专门管理双语标示和宣传材料的部门,负责译文管理,认真甄别游客提出的翻译建议,采纳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建议。

      (三)提高译者的文化素养

      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是否准确、得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素养。首先,译者应熟知各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功能意义,掌握基本的翻译策略,了解英汉语言在内涵、社会及情感上的差异。其次,译者要有跨文化意识,在翻译时确保文化信息的保留。最后,翻译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意识到翻译不仅是一项语言工作,还事关中国文化的传播,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在语言中得以体现,文化和语言不可分割。物质文化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求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必须重视文化作用。当前,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中存在单词拼写错误、用词和语法错误、语用问题、译名不统一和文化信息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尽快制定有关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标准和翻译策略,加强物质文化翻译遗产翻译的管理,提高译者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树立中原文化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郭卫民.河南省重点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3(3):78-81.

      [2]黄青云.河南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规范性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1):66-69.endprint

      本文标题: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中的问题探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9506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