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武汉 430073)
新世纪国产动画电影在叙事策略上与20世纪特伟提出的民族化叙事风格截然不同。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动画开始走向商业与艺术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中国学派”动画以往为了表现民族化风格而使用的民族化叙事策略难以适应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市场标准,曾在世纪初一度陷入低迷状态。直到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现代化改编,才重获本土观众的青睐,看到了国漫的希望。通过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类型上的探索,逐渐形成了现代化叙事策略,值得探究。
一、对经典IP的现代化重构
新世纪的中国动画如果延续“中国学派”动画的叙事传统,既不现实,也行不通。鉴于此,我们看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对经典故事的现代化叙事改编充满创意。这些符合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动画一次次颠覆了观众对经典IP的想象,对传统文化的重构与现代化叙事策略,都鲜明地呈现了现代化创作思路。(一)经典故事的现代化改编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文化的渗透、融合与趋同,传统民族叙事策略已不再适应当下受众心理需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在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更在乎个人的成长需求,以及对娱乐精神的推崇。作为以儿童为受众主体的动画电影,欢快、轻松的故事情节,幽默风趣的叙事方式,以及绚丽的视觉效果或许更能吸引广大观众的目光。因此,新世纪动画电影打破了以往动画民族叙事的固化思维,对经典故事进行创意改编与重构,为传统故事赋予时代气息。我们可以通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认识到,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叙事思维已经产生了巨变,不再是对传统民族艺术元素的堆砌,也不是对传统美术形式的植入,更不是对传统儒释道伦理说教的呈现,而是深入现代观众心理与思维,用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传统文化。《哪吒之魔童降世》颠覆了《封神演义》的故事原型,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定义了哪吒的父子关系。片中李靖和妻子用深沉的爱,诠释了当代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哪吒也以颠覆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叙事主题,呼吁当代人要勇敢向命运挑战的时代诉求。《新神榜:哪吒重生》更是完成了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华丽穿越,在现代社会中融入了传统故事元素,又一次颠覆了观众对封神世界的现代想象。(二)经典角色的现代化塑造
动画电影是面向大众的艺术,需要结合大众的审美标准,根植于人类普遍的情感思维。特别是表现动画民族风格时,更要深入挖掘本民族的情感诉求与思维习惯。特别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将齐天大圣刻画为不仅具有神性、猴性,还具有现代普通人的特性,他会因为别人啰嗦而感到烦恼,会被真情打动,也会有愤世嫉俗的心理。而《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表现也更符合现代人亲情观念,不再是传统文化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因动画电影需要与时代紧密契合,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设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里孙悟空中年大叔形象,江流儿可爱、善良、天真的孩童形象;《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邪恶、调皮又萌趣的哪吒形象,中年油腻大叔太乙真人的形象等,都充分体现了以现代生活为基调的叙事策略。
二、叙事形式的现代化转变
新世纪动画电影因时代而变迁,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观众观影水平的不断提升等因素,让原有的传统叙事时空、单一的镜头,以及技术上的局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等影片的技术媲美好莱坞水准。新技术的应用赋予了国产动画电影视觉效果的创造性变革,深受大众喜爱,也使中国观众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希望。(一)角色的“异形化”与“写实化”处理
因老一辈艺术家已经退居幕后,中国学派动画美学风格难以再现,其制作工艺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制作成本极高,经济效益堪忧。加上电脑技术的发展,国外优秀三维动画的崛起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三维动画逼真的视觉冲击,以及观众对动画电影的高标准,使中国动画电影的三维化转变成了必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等影片通过逼真的三维造型、更具质感的空间表现,以及具有时代感的异形角色,再现更为真实的文化场景,使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值得肯定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造型的“异化”与“写实”性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原型角色的魅力。首先是角色的“异形化”处理。哪吒一反传统角色特征,被赋予了“魔性”,黑眼圈、鲨鱼齿,邪恶的笑容,颓废的模样,一言一行都透露着“魔童”的气息。既有超乎常人的魔力,又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接地气的形象塑造让儿童观众捧腹大笑,让成年观众看到了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困境。此外,三维效果赋予了哪吒的“逼真性”,使观众更有代入感。
(二)多元叙事时空的穿梭
随着大众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发展与渗透,以及受众群的全龄化发展,以往单一的叙事时空难以满足观众日益高涨的观影需求。纵观近年来的全球知名动画电影,无不对传统叙事时空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多将时空背景设定为现代或未来世界,抑或是通过交叉蒙太奇表现时空的穿梭、交错,以便缩小动画叙事时空与现代人类生活的距离,使现代观众能产生更好的移情效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也开始创新叙事时空:《小门神》将传统神话中的神仙世界与现代社会紧密关联,使神仙们也有了现代人的下岗危机烦恼,与现代人的思想息息相通;《阿唐奇遇》更是深入中国社会传统,挖掘出中国茶文化与当代人生活的契合点,并与未来科技元素相融合;《新神榜:哪吒重生》更是将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同构,将传统故事架构的玄幻世界与现代社会及后人类社会进行了时空交错,可谓是国产动画电影对时空表现的一次大胆实践。(三)叙事节奏与镜头语言的丰富
“中国学派”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极为相似,都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作品中往往透露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主观情感的抒发与表达,习惯用散点透视法去构建画面空间关系。相反,基于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美国动画更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绘,习惯用焦点透视法再现真实的空间。因此,20世纪中国动画与美国动画因制作材质、形式的不同,呈现出鲜明的区别,也是“中国学派”动画形成的重要原因。但随着三维动画的兴起,中国动画电影也逐渐趋向于对客观事实的描绘。随之而来的是对镜头语言的高度重视,我们看到动画电影不再对传统绘画艺术进行提炼与移植,而是不断加强对电影镜头语言的注入与提升。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愈加迅速,无论工作生活都讲求高效益。那么,动画电影在有限的放映时间里怎样用蒙太奇表现流畅的镜头组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增强影片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镜头的表现上,“中国学派”动画往往以固定镜头和移镜头居多,场景转换也多为简单的淡入淡出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二维手绘的局限性。而三维动画高超的数字技术,使镜头的表达有了无限的可能,配合绚丽的后期剪辑技术,常常使观众眼前一亮,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