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八大山人《安晚册》的图像学研究

  •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412
  • 曲宇菲

      摘要:八大山人晚年的绘画有大量的奇特的绘画,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意义的考量。图像学一词是由图像住发展而来,它用来研究绘画的主题、意义以及和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本篇文章从图像学的方向来研究八大山人的《安晚册》,探究八大山人富于韵致、节奏变化的笔墨形式以及他精神世界的安然。

      关键词:八大山人:安晚图;图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32-01

      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的多一代宗师。本命朱统托,字雪个,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是典型的文人画,并且成为文人画花鸟画发展的重中之重。八大山人与石涛、髡残、弘仁被称为“清代四僧”,这四位画家皆为明朝的遗民,他们在政治上对清代统治者并不满意,精神上也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他们将这种心中的愤懑反应到了他们的艺术作品之中,从而呈现出特有的风范和品格,八大便是这样的画为心迹。

      图像学主要是来研究绘画的主题、意义以及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联系,目的是为了更清晰明确的了解绘画作品的象征意义,以及与各个绘画文化之间的关系和暗示的思想主旨。潘诺夫斯基在《视觉艺术的意义》一书中,将图像志与图像学区分开来,并且将图像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前图像志描述”,即视觉上立即能辨识的事情,属于基本的形式;第二层是“图像志分析”即结合图像所代表的传统意义,进而对作品进行阐释;第三层是“图像学阐释”即图画作品中更深的层次的内涵,是跟深层的意义。《安晚册》就是八大山人晚期杰出的作品代表,“安晚”二字静怡且有诗意,二字也是“安度晚年”的祝愿之意。《安晚册》是因为取南朝宗炳卧游的典故,营造了一个静怡放松的图画的精神世界。就以图像学来对八大山人的《安晚册》进行美术内容的历史探究。

      一、前图像志描述

      如果首先不考虑绘画的再现有什么特殊意义,只看画面所呈现的内容,便会发现《安晚册》画作为册页,共二十二开,纸本水墨,每一开中包括有一支兰花、一株玉兰、一幅山水、竹石、一尾鳜鱼、打盹的鸟、荷、虎猫、一藤葡萄、冬瓜老鼠、一块巨石、类似于芍药的花卉、芙蓉,每一开的绘画都简洁明了,笔笔勾勒生动有趣,这就是图像学的第一层描述,前图像志描述。

      二、图像志分析

      这个层面的分析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第二开中一只平常的小花瓶中插着一枝兰花,不同于现已出现的构图表达方式,表现穿插的艺术;第三开是一株玉兰,典型的八大构图方式,有张力且均衡;第四开为山水,将广阔的大自然转化成自己笔下的山石树木,以后就可以在家中借助山水画深思就可以达到精神的逍遥,既“卧游”。第五开的竹石,画作不拘泥于具体的形状,也没有特定的分割,就在似与不似之间浑然天成。第六开画了一尾鳜鱼,十三开也是一条小鱼,两条鱼的朝向各向左右,更像是精神的逍遥者。第七开是一只栖息在石上的鸟,从画中观者也会得到一丝的平和;第十开、十八开也是鸟,这种拟人安详沉睡的鸟,就像是禅定的僧人。八大的鸟形象多变,象征一种自由,说象征的意义是隐晦的,我们可以将这种特别当作是图像学中的元素。第八开的荷,荷叶浓淡适宜,隐约漏出荷花,韵味十足,相比徐渭,添加了几分抒情,这也许是曾经为僧的内敛。第九开是一只猫,八大笔下的猫更像是虎猫,不执着于一个特定的物像。十一开是一藤葡萄,葡萄具有怀才不遇的含义,也有富贵吉祥之意。十二开是冬瓜老鼠,十四开是一块巨石,画面有一丝诙谐,也多少有些孤独。十五开是一株花卉,类似于芍药,画面内容左右形成强烈的对比,暗语转化之意。十六开是芙蓉,与第三开相呼应。

      饶宗颐先生曾经有文章指出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构图与禅宗思想偏正辩证的思想,虚虚实实,将分散的要素浑然一体。整合八大《安晚图》的画册,表现的更多的是精神的逍遥着,气定神闲,形象多变。

      三、图像学解释

      八大山人的绘画渊源,承袭文人画,以及梁楷、陈淳、徐渭等画风,早期作品处于一种“模仿塑形”状态,画风成熟之后,以象征寓意等手法,拟人的情趣,夸张的形象传递情感,抒写灵性。八大的画有人看出了“简约”,有人品出了“冷逸”,也有人容易说“生意勃然”,画无尽的时空,写苦闷的超越,重绘画性的精神内涵,他的创新精神对我们当今的绘画也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用图像学来分析《安晚图》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和解释绘画中图像的象征意义,揭示八大的怪异切值得深思的作品在各个文化体系和各个文明中的形成、变化,以及所表现或暗示出来思想观念。

      八大通过他的怪诞绘画形式,叙述一个个表面变化的故事。变化哲学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思想,中国哲学中的儒道两家都强调变易。这种思想认为,宇宙变动不居,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易传》就是一部讲变易的书,宇宙不主故常,才生即灭,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转眼就是过去,片刻即为旧有,变化是无稍暂息的,八大显然是受到这样的思想影响。

      博山元来曾说:“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八大其实正像他的这位禅门四世祖,在破败的天津桥上,思考人生的意义,在绘画中描绘自己精神状态的释放和生活安乐的态度。

      本文标题:八大山人《安晚册》的图像学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330777.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