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孝华
(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云南文山663000)
高校舞蹈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侬孝华
(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云南文山663000)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人们用肢体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还是塑造优美形体、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进而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各个高校开设了舞蹈教育相关课程。虽然目前高校舞蹈教育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基于高校舞蹈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需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舞蹈教育;课程;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诸多方面,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从全国范围来看,许多高校舞蹈教育设置的课程根本显示不出不同层次院校培养目的,不具有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课程设置失当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是“移植嫁接”与自身实际不相符课程设置理念和方法。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舞蹈理论教育的忽视。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对于舞蹈技巧的重视度也是一样的,对于舞蹈技巧的重视无可厚非,有时正是因为教学中强调了对于舞蹈技巧的把握,才造就了我国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舞蹈艺术者,如黄豆豆、刘震等。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清楚其中存在问题,在课程设置中,高校在重视技巧的同时明显忽视了舞蹈理论的重要性,说明我国在舞蹈理论教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虽然因此拥有较高技巧的学生不在话下,但对于学生就业来说往往造成了阻碍,特别是对于舞蹈教学者的职业将难以胜任。第二,学生创作及实践内容过少。在高校舞蹈课程设置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量缺乏舞蹈创作课程以及舞蹈实践课程,如编导技法、剧目课、舞蹈实践等,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舞蹈素养的提高。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手段单一,在创新性上也有所欠缺,大部分的院校遵守传统,过于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填鸭式”教学。舞蹈艺术是一门基于理论知识的技术性学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主动性每况愈下。被迫学生接受知识这一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自觉性、学习创新力发掘等方面受到了大大的阻碍:有些学生“唯师是听”,只要是教师说的他都一一记住,自身不曾仔细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具体舞蹈实践中也无法表达出属于自己的观点,难以胜任日后的工作;有的学生自觉性差,认为自己在学习中也、偷偷懒也不会被发现,这样的学习态度最终迫害的是自身的发展;还有的学生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慢慢失去了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这是教育者的悲哀,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共同发现问题,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
二、高校舞蹈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根本性的改变目前高校舞蹈教育观念,然后通过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来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效率。1.转变教育观念。从教育观念来讲,舞蹈教育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在进行着专才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技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各个相关方面知识量的教育。这其实是不符合我们高等教育的科学规律的,高校教育应该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两者恰当的结合是历史上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首先,高校应善于利用其教学资源,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将通才教育的理念作为核心辅之以专才教育从宏观上把握自身的发展目标,切忌一味求全、求高。在课程设置方面,在增加通识课程的同时,注意把握好专业课程的量,确保学生专业知识的把握;同时,平衡好两者学时的分布。其次,促进高校舞蹈教学多学科间的互动发展。舞蹈并非一个单一性、孤立性的学科,与其它很多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舞蹈教学任务不过分偏重理论课,也不过分偏重实践课;增加舞蹈创作实践课的学时,注重对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的培养尤为重要。
2.改变教育模式。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目前部分学生的没有自己的舞蹈思维,只懂得反复的程式化练习。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急需将提高舞蹈教育综合素质做为一个核心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总的来说,我国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存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技能的掌握,对于学生是否全面发展学校并不给予过多的关注,虽然经过专业舞蹈教育的洗礼,学生的舞蹈技能固然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但就个人发展来看,确实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个性的发展,违背了教育的规律,遏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挥,这归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因此,应改善目前舞蹈教育模式。结合目前高校舞蹈教育现状,笔者建议采用“2+2”模式,即在舞蹈必修课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利用选修课来完成全面性人才培养的目标,“2+2”模式在原来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努力朝着必修课、选修课的改革来促进舞蹈教学事业的进步。注意的是,舞蹈教育应该认清“2+2”模式中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相互补充关系。选修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舞蹈选修课的开设帮助学生挖掘了舞蹈艺术知识的深度,而舞蹈必修课的开设帮助学生拓展了舞蹈艺术知识的广度。全面而不深刻的知识以及专业却不全面发展的单一型人才都不是舞蹈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将无法适应国家、社会对这些人才的急切需求。
三、结语
高校舞蹈教育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需从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等方面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才能解决传统舞蹈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舞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70-4;G642.3
A
1005-5312(2016)08-02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