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略论《诗经》的政治讽刺诗

  •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4988
  • 田极

      摘要:政治讽刺诗在《诗经》中占的篇幅很大,它的产生与发展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息息相关。就其内容而言,或是讽刺统治者近小人远君子,或是讽刺妇人干政甚至是他人外貌。这些都体现了《诗经》政治讽刺诗成熟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诗经》;政治讽刺诗;大小雅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013-01

      一、《诗经》政治讽刺诗产生的背景

      《诗经》政治讽刺诗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条件,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

      (一)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君主专制制度

      《诗经》政治讽刺诗产生的深层的背景便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君主专制。中国的国家建立带有浓厚的宗法等级色彩,保留了很多的氏族残余,夏、商、周都是以各自的氏族部落为核心而建立的王朝,血缘在王朝续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此,统治阶级建立了严密的宗法等级制度。宗法制的中心,在周代,便是掌握国家社会最高权力的周天子,周天子贤明则政治清明,周天子昏庸则难以维持宗法等级制度。

      (二)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也是政治讽刺诗产生的原因。周礼表面上是一种礼仪制度,但是它实质上是宗法分封制的体现,正因为如此,礼才表现为一种治国安邦的大法。周礼是周代政治、经济等制度在文化上的体现,因此,这些制度一旦受到外部冲击或从内部腐坏,礼就必然遭到破坏;同样,这种制度的消亡,也必然导致古礼的消亡。

      二、《诗经》政治讽刺诗的内容

      《诗经》政治讽刺诗的内容也不是单一的,主要分为讽刺近小人遠君子、讽刺妇人干政、讽刺天及天道和讽刺他人外貌。

      (一)讽刺近小人而远君子

      《诗经》讽刺周王近小人而远君子的诗,《曹风·候人》最为典型。毛序有言,“候人,刺近小人也。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焉”,直接点出此诗含义,刺近小人而远君子。“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第一章便是用赋的手法,将两种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遭际进行了对比。

      (二)讽刺妇人干政

      《诗经》政治讽刺诗中,对妇人干政的讽刺也不少。如《小雅·正月》《大雅·瞻印》。妇人干政自古便被说为导致国家衰败甚至灭亡的一个原因,《诗经》在描绘女性形象的时候,也描绘了一些因妇人而衰败灭亡的景象。

      三、《诗经》政治讽刺诗的讽刺技巧与艺术手法

      (一)政治讽刺诗的讽刺技巧

      l.直接讽刺与暗讽

      (1)直接讽刺。《诗经》政治讽刺诗的讽刺技巧,在直观上也可以用直接讽刺和暗讽来进行表述。直接讽刺是诗人直接描写讽刺对象,对其行为加以详细的描述,并进行讽刺,没有丝毫的拐弯抹角。如《小雅·何人斯》。该诗第一句便写出了对象,“彼何人斯”,即那个我要绝交的人。为什么要绝交呢?第二句就有所交代,“其心孔坚”,即你的心是那么的难测。王先谦在《集疏》中写道,“明知其人而言彼何人者,深恶之”,明知道自己要绝交的是谁,而故意用“那个人”来代替,表明了诗人对其深恶痛绝。

      (2)暗讽。暗讽是诗中用某种社会现象来引出讽刺,并不直接强调被讽刺者的行为恶劣。《小雅·大东》便是运用了对比形成暗讽。“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罢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2.由自然现象引起讽刺

      《诗经》中,许多讽刺诗是由自然现象引出讽刺,或者说在讽刺的同时描写“山崩地裂”等景象来深化讽刺效果。以此来说明,这些自然现象是被讽刺的行为所引起的。典型的思想便是“天罚”与“神判”。

      (二)政治讽刺诗的艺术手法

      l.叙述方式

      《诗经》中的讽刺诗也有着不同的叙述方式,或铺陈其事、或说理、或抒情、或融汇一体紧密结合。《小雅·节南山》便体现着铺陈其事的特点,让事实说话,“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当你们之间有矛盾时,就恨不得杀死对方。既已怒火平息,又像宾主般互相酬酢,用陈铺的方式,道出了小人的特点,本身未加以任何评述,而读者自知。

      2.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1)比喻。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诗经》中得到了非常熟练的运用,也是在《诗经》中最常见的手法。《小雅·小曼》中,全文使用比喻,以爆虎、冯河馑危及一身,比喻政策邪僻将祸及全国;以临深渊、履薄冰比喻自己战战兢兢恐怕国之将亡。同样的还有《小雅·巧言》,用“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来比喻搬弄是非的小人,讽刺谗人误国。本诗在形式上少用“如”、“若”等字样,却也有明喻的特点。这些比喻生动贴切,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痛恨与鄙薄之情。

      (2)夸张。讽刺诗通常也离不开夸张。运用夸张的手法,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展现被讽刺者丑恶的嘴脸与腐朽的特征。《小雅·青蝇》中,“营营”叫的青蝇被夸大为“谗人罔极,交乱四国”,为害无止尽,讲四方诸侯国都扰乱了。在将青蝇比喻为谄媚小人时,不作声色的使用的夸张的手法,青蝇虽小,却能交乱四国,足以见得小人的危害性。

      本文标题:略论《诗经》的政治讽刺诗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34389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