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燕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文化体育站,江苏 苏州 215234)
《辞源》一书中,乡村被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如今的乡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近期在调研吴江七都镇开弦弓村后所描绘的对比:人们生活小康,家家住上楼房、通上自来水,装上抽水马桶、使上热水器、用上液化气,宽带、数字电视全覆盖,村道全部水泥硬化,90%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村里充满了生机活力。有部分已经从镇上的商品房,重新回到村上的小洋房,过着自由随性的乡村生活,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又与全世界保持着联系。
一、以江村历史特色抓文化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鉴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千百年来,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布局也在发生变化,下面以七都开弦弓村为例,探讨一下在乡村地区如何落实文化建设。1936年,费孝通第一次来到开弦弓村,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社会学调查研究,3年后他以开弦弓村为调查资料写成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在英国出版发行,并在今后的日子,被翻译成了十一国文字,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赫胥黎奖。从此,开弦弓村,以江村的学名走入人们的视野,备受世人瞩目。它位于七都镇,东靠冬庄荡,西连西庄荡,是中外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农村的窗口。截止2015年,开弦弓村编撰完成了一部反映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历史文化、经济变迁的“百科全书”《开弦弓村志》在吴江档案馆首发。到目前为止,我国有不少市(县)志,但是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村志,《开弦弓村志》属于中国首部村志,这对于留住中国农村的文化遗存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今后中国的村志编撰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开弦弓村是中国社会学研究追踪调查最长的村庄,在当前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将开弦弓村独有的历史文化及文化遗存保护并记载下来,不仅对开弦弓村本身,对全国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弦弓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又有人人艳羡的自然文化遗产,对开展文化建设,振兴乡村经济有着非常便利的条件。
二、借文化阵地抓文化服务质量
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无论是哪个行业、哪个领域,一旦牵涉到“服务”二字,便会引出质量问题,毕竟服务质量总是有好有坏,文化服务依然如此。开弦弓村的文化服务也在质量方面下个很多功夫。首先开弦弓村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地势的优越,同时也有费孝通老先生的功劳,他的《江村经济》使这座其貌不扬的小村庄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为了让开弦弓村的子孙,也为中外学者和研究人员及过往的游客对开弦弓村有一个更加准确及深刻的了解,201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建造了费孝通纪念馆,同时这也是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苏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开弦弓村除了费孝通纪念馆以外,本身还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具有地方特色的特产。为振兴乡村经济,开弦弓村振兴文化方面着手,培养人才,打造知识型人才,为建设奠定基础。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尽量打造到极致,同时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调整产业机构,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