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浩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一、音乐审美心理学的重要性
(一)心理学对于音乐审美的重要性
相同或不同的音乐表达都会有不同的审美方式,对于心理学来说如何理解音乐审美是有两面性的如何体现以及相互作用,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审美差异。对于音乐审美听众来说主观体验一般有两种感受。第一是对音乐表达中和声进行的和谐体验,这个和谐感是统一性在音高结合中的表现。发生在一定时间距离内的旋律音程之间,所以这个理论同样也适用于解释旋律音程紧张度之间的差异。第二种是对音色的体验相当重要,当然音色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对于非专业的来说,对于音乐审美的统一标准,取决于音量的大小。但是对于专业学习声乐的学习者来说,对于音色的审美却会产生分歧,这就体现了在音乐审美心理学里音色不是绝对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音色取决于泛音的某种状态,这个状态是指泛音的频率与强度,基音与泛音之间恰到好处的融合,这个统一感包括基音与泛音之间振动状态的统一性相结合的。
(二)感观对于歌唱的重要性
音乐的感观是音乐审美的基本因素,具体是指主观对客观以及个别属性的感受。审美感观是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存在的,在音乐的形式、音乐处理以及基础上的直观感受,对于音乐审美的感观会随着歌曲的表达形式和音乐情感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音乐所表达的情绪能否与音乐作品的属性和内涵相一致。方法是抽象的,感觉是具体的。通常来说我们会借助对事物不同的感官来了解音乐,主观的感受以及扩展的理解和音乐表现,是表达完整音乐形象最好的诠释。(三)感官在音乐审美中的重要性
音乐的感官内容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联想是指对于感知之后的印象在另一种情绪中出现,产生了类似于同样的感官印象。打个比方来说,当唱到“我的心爱,在天边”时,我们的想象中的画面会出现辽阔的大草原,同样会有心情愉悦的情绪体验。音乐的主观表达一定是需要想象的,对于一个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所表达的情绪,对于作品的声音处理和演唱经验,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内容在我们的音乐表达过程中是需要按照步骤进行,在完整的完成一个音乐作品之前,需要做的功课有很多,语言的要求,歌曲的理解,情感的处理都是完成音乐作品的必备条件。二、音乐审美中良好的感官体验
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最敏感和直白的表达方式。都是有一个同样的基本结构和衡量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创作音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音乐的感官一般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的。一方面是人的主观情绪高低起落的变化而引起的,这些变化以主观的表达为主配合肢体语言来表现;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感情是需要表达和宣泄的,这种表现方式最直观的就是人的表情动作。其中音乐的表情管理和音乐的理解最为贴切,通过不同的情绪表达和对音乐作品的诠释,这些都是完成一首完整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
音乐之所以能够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最根本原因是在速度、音量、调性上具有丰富变化的。举个例子,在表现歌曲《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情感时,A段的情绪是以伤感为基调,而B段的情绪完全转变,以愤怒和碰撞为基调,体现歌曲需要表达的不同心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