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利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前段时间《生僻字》歌爆红,作者想让更多人了解汉字文化。探究这些词语的出处和意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词语的文化典籍出处
第一类出自于古代文学名篇。“饕餮”出自《山海经》;“绵绵瓜瓞、涕泗滂沱、不稂不莠、蘡薁、其靁虺虺”出自《诗经》;“魑魅魍魉、犄角旮旯、觊觎”出自《左传》;“囹圄、一张一翕”出自诸子百家著作。第二类出自于历史名人作品。“茕茕孑立”出自李密《陈情表》;“呶呶不休”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咄嗟”出自左思《咏史》;“蹀躞”出自卓文君《白头吟》;“龃龉”出自宋玉《九辨》;“陟罚臧否”出自诸葛亮《出师表》;“耄耋”出自曹操《对酒歌》。二、词语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歌中词语大都出自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这些典籍是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学习的,这对于传承中国文化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一)中国文学的起源——神话传说故事之《山海经》
《山海经》这部古老奇书包括不少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饕餮”是其中的神秘怪物,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特点是能吃,人们一般称贪吃的人为“老饕”,苏东坡就写过《老饕赋》。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描绘饕餮的兽面的花纹。(二)中国诗歌史上的丰碑《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词语绵绵瓜瓞、涕泗滂沱、不稂不莠、蘡薁、其靁虺虺都出自《诗经》。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陈风·泽陂》;
曀曀其阴,虺虺其靁。——《邶风·终风》;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豳风·七月》;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小雅·大田》节选;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大雅·绵》。
虺虺其靁现在调整了语序为其靁虺虺,“六月食郁及薁”中“薁”即蘡薁;“不稂不莠”是说除尽杂草使粮食长势旺盛,反映了西周农业生产的情况;《绵》描写了周的祖先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徙,文王继承他的事业建立周朝,“绵绵瓜瓞”喻周日益强盛,祝愿子孙昌盛。
(三)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的《左传》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魑魅魍魉”出自《左传·宣公三年》,指传说中的鬼怪,泛指一切坏人;“犄角”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旮旯”则是北方方言,与“犄角”连用指角落,是北方方言常用词;“觊觎”出自《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指非分的希望或企图。(四)影响了中国人哲学思维的诸子百家著作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同学派,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囹圄”即出自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囹圄亦为监狱,后又引申出束缚的意思;“一张一翕”出自于道家老子的《道德经》“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纵观上文,探究这些词语的出处,涉及到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输出这些词语的典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值得学习和传播的文化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