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7)
一、高职歌舞表演专业舞蹈基训课教学现状
舞蹈基训课是高职院校歌舞表演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只是为辅助专业课程而设置的基本形体课。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社会认可程度的影响,其招收的学生在舞蹈专业上的程度参差不齐,课量上相对舞蹈专业的课量又少很多,同时没有针对歌舞表演专业舞蹈基训课教学的统一规范教材。这就给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难度。在目前的歌舞表演专业基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材大多照搬专业舞蹈教学的模本,内容涉及舞蹈理论和舞蹈技能两个部分。理论教学通常以舞蹈鉴赏为主要内容。技能课包含了基训、民族民间舞、舞蹈创编、技术技巧等块面。从内容上看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与专业舞蹈教学无异,但却有着自身的特点。目前高职院校歌舞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不尽合理,在生源质量上,高职院校的歌舞专业生源素质呈下滑态势;在课程设置上,舞蹈课程教学时数不合理;在课程结构上,艺术实践教学比重失调。
二、舞蹈基训课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一)以综合素养提升为基础
在舞蹈基训课程改革中,不仅要重视舞蹈基础动作的教学改革,同时也应当建立以综合素养提升为基础的教学机制。教师和学校应当明确,学生的舞蹈能力是由综合素养决定的,其包括舞蹈学习热情、舞蹈文化修养、舞蹈精神等方面。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利用多元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舞蹈内涵与文化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二)以学生自我认知为导向
舞蹈基训课的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学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单以基础动作而论,不同学生在动作上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学生的进步需要建立在个性化的学习基础上。而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能够形成科学准确的自我认知。因此,高职舞蹈专业舞蹈基训课改革需要以学生的自我认知为导向。在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便于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开展有选择的矫正性学习。(三)培养学习舞蹈兴趣
学习兴趣是舞蹈基训课教学质量的保障,学生一旦产生厌学心理,任何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都将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而舞蹈基训课由于内容的设定,其更加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体验。因此,应培养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利用丰富的活动以及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增强舞蹈基训课的教学乐趣。三、舞蹈基训课教学改革方式
(一)构建情境,融入艺术文化感知
理解和感知舞蹈动作的内涵是学生体验舞蹈魅力,掌握舞蹈精髓与灵魂的必要途径。针对舞蹈基训课程“只学其形,不解其意”的问题,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舞蹈基础动作教学中,对基础动作所表现的内容或代表的寓意进行分析,利用音乐、视频甚至是背景故事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具有浓郁感情色彩的情境当中。每一种舞蹈,甚至是每一支舞蹈,其都是一种艺术作品,其内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即使是在基础动作教学中,独立的舞蹈动作也是源自于完整的舞蹈表演。因此,每一个舞蹈动作中都应具有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对舞蹈动作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在学生初步理解舞蹈动作的含义后,配合音乐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沉浸在舞蹈动作所要体现的意境当中,进而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使其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内涵。同时,为确保情境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在开展舞蹈动作教学时,可采用主题化的教学方式。例如,以热烈爱情为主题的舞蹈基础主题课,以悲伤情感为主题的舞蹈基础主题课,以欢快可爱为主题的舞蹈基础主题课等。
(二)丰富实践,在表演中学习舞蹈
舞蹈基训课是服务于舞蹈表演的课程,因此舞蹈表演才是舞蹈基训课程的最终学习目的。然而,目前高职舞蹈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往往与舞蹈表演相脱节,学生学习的舞蹈动作不能用于实践,最终导致动作遗忘、学习深度不足、熟练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可在舞蹈基训课程中融入实践教学,将舞蹈基训课程作为舞蹈编排训练课程。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为舞蹈表演而学习舞蹈基础,而不是为了学习舞蹈基础而学习舞蹈基础。因此,应充分用校内外资源,丰富舞蹈专业学生的表演活动。如利用新生迎接晚会、军训慰问表演、社区孤寡老人慰问表演等活动,组织舞蹈专业学生开展舞蹈活动实践,利用舞蹈表演契机,开展舞蹈基训课程教学,使得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舞蹈基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构建丰富的活动体系,配合舞蹈基训课程,开展实践导向的教学,形成“活动+教学”的教育形式。(三)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对比教学
舞蹈基训课程以舞蹈动作为主体,动作的标准性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在教学中,除基础动作模仿教学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矫正,以提升学生的舞蹈动作质量。但是这种矫正往往是主观的,且是被动的。主观是指,动作矫正需要教师给予人为指导,而教师教学精力有限,无法全面顾及每一位学生。被动是指学生的动作矫正不能自发形成,而是需要等待教师给予直接的指导才能开展。针对这一问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开展对比教学。首先,通过视频学习,展示动作要领,帮助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基础。其次,利用录像设备,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拍摄,记录学生动作细节。再次,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学生的动作和视频中的标准动作进行比对,通过直观的影像比对,发现学生动作的不规范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加精准的了解动作矫正的细节。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结合对比影像,进行自主矫正,并反复进行动作比对,达到提高舞蹈动作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