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宪玉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一、培养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及作用
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发挥自身的创意思维能力,设计出独具创意的艺术作品。创意思维有许多种方式,例如:对比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创意思维有明显的求异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着重强调艺术作品的风格和设计内涵的与众不。设计者要尽可能打破自身思维的局限,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赋予作品更独特的形式与内容,使自身的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二、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出现思维惰性,在设计作品的时候缺乏创意。其次,教师所制定的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无法与时代完成对接。此外,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千篇一律,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教学环境处在相对保守的状态下,缺乏时代性元素。艺术设计专业极具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三、开发与培养创意思维的策略
(一)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还要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教师常常急于让学生设计新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作品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所设计的东西也不是臆想捏造的,这一切必须基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经验积累,所谓的灵光乍现,更是源于学生知识的厚积薄发。许多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处于灵感枯竭的状态,缺乏创意思维。创意思维源自于人们对个性问题的深入探究,创意思维遵循思维规则,是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后,对个性问题突如其来的一种领悟,是各种学科知识交融后的思想结晶,创意思维的激发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创意是学生对细节问题的深入思考,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意思维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要求很高。我国的艺术教学起步较晚,教学模式不够先进,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学生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意思维。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艺术设计所蕴藏的内涵,开阔学生的艺术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在学习相关专业内容时,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鼓励学生深入市场、走进生活,将艺术设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到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实践,进行广泛的调研,了解社会及个体的需求与偏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作品设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提出改进方案,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