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继艳
(淮南联合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0)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基于对不同专业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清晰、准确的了解本专业的特征、职业发展前景、就业市场现状等基本信息。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
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化水平提升,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幼儿教育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作为幼师职业的储备军,必修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管理学、钢琴、舞蹈、幼儿美术、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双向提升,加之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专业发展前景示好。二、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缺乏实践经验,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专业信息了解有限、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使教学内容未能完全满足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契合度较弱。与此同时,学生就业、创业模拟机会有限,缺乏专业指导,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就业实践中能力有限。(二)专业技能薄弱,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换成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幼师职业教学理念等方面实效甚微。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职业幼师,满足社会需求,需在学生管理、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加强的。(三)学生法律意识薄弱,职业道德素养意识尚未完善
幼儿园虐童事件屡屡出现,一方面因部分幼师职业素养不高,道德准则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幼师法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较差,使社会与幼师关系持续恶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不断加强法律意识,强化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师德师风建设的自我约束力,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加强。三、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中问题的对应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
为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对幼师的职业要求,在开展学前教育就业指导课程时,教师根据教学经验,结合课程要求,调整教学思路,制定符合专业特色、职业特征的课程计划。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的就业理念,使其在未来的就业及职业生涯中,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将各自的教学经验进行交流讨论,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增进师生间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实际问题,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