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军
(石河子大学 文学艺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的进行,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逐步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升。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的普及促使国内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培养的重点逐渐由考试分数向学科内容综合体系考核转变,也正如此,关于美术创作的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稳步提升。从兵团美术教育的特点来看,新疆兵团美术是在西域文化、新疆多民族文化交流融汇的背景下,在吸收了来自四川、上海等省份的主要移民原乡美术的优秀成果发展而成的,具有显而易见的独特艺术特征。
相较于内地从传统美术创作到现代美术创作形式的转变,新疆建设兵团的美术创作始终伴随这兵团的建设发展,并且根植于兵团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当中。兵团的美术创作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新疆多元文化的影响,通过广泛吸收采纳来自内地各省的美术,形成了具有兵团特质的艺术形式及审美品位,对于兵团文化的建设有突出贡献。
二、美术创作的作用
(一)美术创作提升个人认知
美术创作是个人在社会生存环境下对现实社会认知的一种艺术提炼,是社会背景下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认知体现。想要完成美术创作,首先需要对世界有全面客观的了解,在对所要创作的事物产生实际想法后,方能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创作。再者,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需要对该作品所要传递的思想以及价值有所认识,能够从所欣赏的艺术作品中感悟到创作者的精神内核。(二)美术创作提高个体审美
美术创作影响个体精神内涵及艺术修养,美术创作中的审美功能是人类社会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当艺术家创作出一件艺术作品时,便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多人欣赏与了解。观众在鉴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从侧面提升自己美感的视觉门槛以及对美的感观,从而丰富了自身精神世界,提高了审美品位。(三)美术创作具有娱乐功能
美术创作在丰富个体精神世界的同时,更具备娱乐功能。当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被世人认可时,其自身也会拥有社会价值的认可感与满足感。人们透过艺术作品表面,深刻了解了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后,内容会充满愉悦与放松,会产生与创作者的精神共情并且能够在艺术家所构建的艺术世界中找到共鸣,这便是美术创作娱乐功能的价值体现。(四)美术创作具有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当观众与艺术品创作者产生共鸣之后,能够深刻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精神内核,这种共情会引导观众对艺术的启蒙以及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作用,能够促进观众欣赏门槛以及艺术审美的提升。兵将兵团吃苦耐劳、不惧艰辛的形象根植于很多画家的心中,为了将兵将兵团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的民众重新认识并兵将兵团,牢记兵团精神,绘画美术创作便成为了完美呈现兵团兵浓郁军垦风格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仅体现在对美感的传递,在作品背后更蕴藏了深刻的哲理以及内涵,观众通过观赏艺术作品,能够感悟到艺术创作者的人生信仰以及艺术追求,对于观众而言,艺术品背后的价值更加具有强大的美术创作教育意义。三、美术创作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在提高学生专业文化课程教育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教育。美术创作作为丰富学生精神文化教育的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认可。学生通过感受美术创作魅力,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内涵的同时,能够对自己所学专业文化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大西北,屯垦在天山”,兵团的历史传统可追溯至中国共产党的“井冈山时代"和“三五九旅时代”;另一方面,兵团的文化传统可追溯至起于汉,盛于唐,完善于清的屯垦文化、军垦文化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旅文化。这两方面都是新疆兵团题材的美术创作教育可以广泛涉及的领域。通过美术创作教育,更有利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每个人天生都热爱美好的事物,都存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潜意识,但由于所受教育程度不同,个体对审美的品位也不尽相同。个体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人们对美拥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只有加强校园内的美术创作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意义与价值。校园中的美术创作教育应包容多种形式的美学文化教育,用以启发学生心智、陶冶情操。(三)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将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融入到美术创作中,通过对中国历代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形式,使得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充满丰富民族情怀的美术作品,使他们对我国慷慨激昂的爱国艺术创作有初步了解,从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四、当下美术创作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美术创作教育理念陈旧
美术创作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一部分,在教育体系中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艺术修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上。传递的情感相对直白、单一且缺乏深度是兵团题材美术创作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缺少实际的写生,无法将亲身体验与真情实感融入到作品中,是兵团画家美术创作的短板之一。大部分兵团画家的创作素材均源自于自身的劳动生活场景,在创作过程中并未通过艺术的手法将作品进行升华,只是简单的依据摄影创作进行直白简单的情感传递,这种过于直接的美术创作形式并没有使得艺术门类与艺术语言相互转化,反而导致美术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区隔程度比较低,影响了美术作品的主题向纵深维度的挖掘。(二)美术创作教育缺乏实践与创新
美术创作教育由于其教育形式的特殊性,更加强调通过实践以达到教学目标。特别受制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政治、军事、文化上的特殊地位,也导致了兵团美术创作教育在承担着基础性的“存形”,“宣物”,“畅神”基本功能之外,还担负着宣扬国家意识形态以及主题思想堡垒的作用。而当下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对美术创作的实践教育不够重视,仍然采用课堂上填鸭式的教育,教师在课程中处于绝对地位,无法与学生产生良性互动,没有及时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与课后的实践教育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美术创作教育课程中,教师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及时对艺术进行创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这也导致了美术创作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无法融合,无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行艺术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