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卉
(广州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广东 广州510000)
一、服装绿色生产技术概念
人类对能源危机的认识由来已久,反映到服装设计上,就体现为对过度的商业设计相对排斥,转而追求较为自然原始的状态,崇尚返璞归真、简洁自然。这种风尚由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延伸至今,结合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所倡导的环保意识与理念,人们在认识到同自然和谐相处重要性的同时,服装设计也逐渐体现了绿色生产技术。服装绿色生产技术涵盖十分全面,在初始纱线纺织阶段,重视生态棉、生态羊毛、植物纤维的使用;面料染色阶段,主张应用有机染色、CO2流体染色,防止化学药水带来较大污染;衣服印花应尽量减少污染,应用热转移印花、升华印等方式,应用板蓝根为原料,摒弃污染性较强的丝网化学材料;服装制版方面,争取一版多用,制版材料纸降解性应较好;服装配饰方面,材料应重复利用,轻于装饰,争取用较少资源,创造较大价值。
总体而言,服装绿色生产技术可以使人和自然趋于平衡,防止出现过度浪费资源的情况,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
二、服装绿色生产技术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服装绿色生产技术使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服装绿色生产技术为当前社会重点倡导的技术之一,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也和人们逐渐上升的环保意识相符。衣着环保程度的提升,不仅在服装面料方面有所体现,从服饰印花、制作流程,无不彰显绿色环保的要求。这种保护不仅针对自身安全健康,更是针对环境资源。我国服装行业的绿色贸易壁垒,也加快了服装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步伐,举例来说,服装中的纺织纤维、甲壳纤维,种植技术中的彩色天然棉技术,这也都侧面印证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在不断提升。(二)服装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缩影
国家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创新提供的发展动力。而服装绿色生产技术也可以很好体现创新要求,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保持较高一致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重视科学发展观,以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程度,将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保护自身等同起来。相关人士应该形成清楚认识,那就是服装绿色生产技术同样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一环,可以助力我国向科技强国的方向不断迈进。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服装绿色设计和民众审美观高度相符,在未来会是服装发展的大势所趋。(三)服装绿色生产技术对于服装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可以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应用型人才。社会想要发展,就不能忽视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眼界,强化学生技能培养。聚焦于服装绿色生产技术,这个概念系统性很强,因此需要学生对绿色生产技术正确理解,有效结合概念和实践。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都应当明确,不能轻视技术而过分重视艺术。服装设计课程包罗万象,综合性较强,包含但不限于服饰美学、服饰材料学、纺织印染学、人体机能学等,服装绿色生产技术可以整合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自身技能进一步提升,为深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可以在强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拓宽大学生认知边界。服装行业可以通过发展服装绿色生产技术,更上一层楼。基于此,学校和社会企业都应当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引起必要重视,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创新方面有所建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可以使学生环保意识得以提升,更好引领民众审美趋势。服装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旨在实现对资源的节约,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服装绿色设计技术流程,还能对服装绿色生产技术概念,形成正确理解。这种环保意识可以对设计环节,起到正确指导作用。尽管当前社会背景下以绿色环保概念包装的服饰,在销售量上尚不尽人意,但是在学校教育环节上,教师还是应当负起责任,将服装绿色生产技术概念,根植于学生的设计思想中,当学生进入社会,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对民众审美趋势产生引导作用,使民众乐于接受经由绿色生产技术生产的服装,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服装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
(四)服装绿色生产技术面临的挑战
首先,服装绿色生产技术无论是在原材料,还是技术层面,都要求较高成本。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服饰换代速度相对较快,市场对服饰需求较大,导致一些服装生产企业急功近利,重视生产效率的同时,未能看重服装环保效应。其次,绿色服装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依然不是受众的主流选择,鉴于绿色服装产品在设计概念上崇尚节俭和天然,因此消费者很容易选择视觉冲击力较强的服饰,自然也等于选择了化学添加剂,无形中对服装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最后,服装绿色生产技术还具备较大提升潜力,无论是面料、染色技术、还是印花的精美程度,都有较大探索和研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