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侠
(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安徽 宿州234099)
一、前言
毋庸置疑,舞蹈作品全部源自于日常生活,舞蹈亦是情感沟通的形体语言。中职舞蹈教学高度注重舞蹈技巧的表现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学目标同样放在提升广大学生舞蹈表现力上,唯有学生们不断提升舞蹈表现力,方能逐步具备舞蹈演练中所应有的各项技艺,进而学好舞蹈。二、着力增强学生们的音乐节奏感
如今,中职舞蹈教学中的每一部完整作品,都离不开音乐的帮衬。可以说,音乐伴奏是舞蹈的灵魂,假若丧失了音乐,那么舞蹈就会异常乏味、单调,亦难以引发观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鉴于此,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使学生们深切的意识到音乐节奏感的增强对于提升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意义。中职舞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引领学生们在训练舞蹈之前先欣赏著名音乐伴奏作品,提醒大家思考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每一项舞蹈动作应当怎样表演才能合乎艺术表现的要求。学生们在实际表演中也可自我体悟,善于根据音乐伴奏的旋律、节拍,把握好舞蹈动作的每个细枝末节,方能更高效地提升大家的舞蹈表现力,在实际表演中赢得广大观赏者的好评。
其次,教师不但给学生们传授舞蹈动作,还要给大家指点舞蹈高潮时重点音符的把握,使学生们能熟知伴奏音乐的节拍,主题节奏要把握到位,方能凸显舞蹈的内核。事实上,学生们训练时间长久后就不难发现,舞蹈动作放佛一颗颗珠子,任何一项分解动作既不能“串联”起整部舞蹈作品,唯有借助“绳线”把每一项舞蹈动作“串”起来,方能使舞蹈的动作表现更加顺畅,连贯性更强。
当然,在实际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可给大家分成若干小组,给学生们编排不一样的舞蹈,辅以截然不同的音乐旋律,并借助小组测试的手段,请每个小组交叉评分,评选出哪个小组又好又快地掌握音乐节拍,进而对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精神奖励。教师在这种互评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可以更深入地掌握教学主动性,丰富舞蹈表现力训练的内涵,在强化音乐节奏感的同时,使学生们保有对舞蹈的热爱之情。
三、夯实舞蹈基础以增强舞蹈的感染力
毫无疑问,扎实的舞蹈根基是表演好一场舞蹈的关键,舞蹈艺术的表现力亦需要扎实的基础作为支柱。学生们唯有拥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精确规范的舞蹈动作,方能成功演绎令人难忘的、出彩的舞蹈作品。从这个角度看,舞蹈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强化身体训练,尤其要注重舞蹈艺术感的熏陶和培养,使自己的舞蹈动作更加专业化、更加合乎艺术美感、更具有表现力。首先,学生们要着力增强身体素质,要保持形体的美感,需要日以继夜地锻炼身体,尤其是舞蹈力度的控制和肢体柔韧度的调节,更需要刻苦摸索、勤加训练得以解决。唯有体能训练到位,肩部和手臂力量拿捏得当,学生们的动作表现能力才能顺畅、自然。
其次,要着力培养“舞感”,拥有扎实的身体素质是基本功的集中体现,“舞感”的培养对于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要强化学生们对各项基本功的锻炼,使其全身每个部位的动作都能灵敏、协调,特别要关注类似于细枝末节的训练,譬如脚趾尖屈伸或者延伸的程度等。
再次,要增强学生们舞台表演的自信,唯有给中职学生提供更多舞台现场表演的机会,方能使其得到历练与成长,丰富大家的舞台演绎经验,开阔广大学生的视野,增强自信心,其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便会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亦不在话下。
四、深化学生对舞蹈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中职学生要提升舞蹈表现力,仅仅凭借短期训练是难以实现目标的。舞蹈教师要努力为学生们创设钻研舞蹈的氛围,使其得以熟知舞蹈作品的内涵与要义,揣摩舞蹈的形体表现方式,在训练前,可以先在脑海中回顾一边舞蹈动作要领,自主摸索更生动的舞蹈表现方式。例如,教师可给学生们开展示范表演,或者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展现舞蹈表现的方式方法,借助这种更加直观、生动表现舞蹈动作的方式,使中职学生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把握舞蹈的主题和内涵,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舞蹈表现力夯实根基。在一线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们一道对类型各异的舞蹈风格加以探究,使大家尽速把握每种类型舞蹈作品的舞台表现特征,充分展现舞蹈作品的情感和内核。
其次,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们在舞台训练或者表演时要注重动作的张力,将自身对这部舞蹈作品的情感体验融汇到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之中,让自己的肢体动作“发言”,进而增强舞蹈表现力。例如,在演绎军事战争类题材的舞蹈作品时,学生们要从分展现军人保家卫国的豪迈、阳刚、坚韧、拼搏等情感;当然,假若在演绎幼儿类舞蹈题材作品时,则要表现出守护和问候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