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睹物思人
文章内容页

桑榆暮景

  • 作者: 阳光心语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2-05-25
  • 热度87191
  • 领居张叔走了,灵棚就搭在楼头的空地上,周末回家时只看到烧纸的痕迹,但却能想象出那悲伤凝重的送别场景。邻居们一定都来了,一栋楼的大妈大叔把张姨包围在中间,生啊死的纠缠着同样的话题。说实话,这样的情景太熟、太痛了,这栋楼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这几年不知是怎么了,连着走了好几个,而且几乎都把灵堂搭在相同位置,哀哀抉别,长长叹息,每一次都让人心酸良久。而老伙伴的离去,让老人们的聚会又多了一份念想和隐痛。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尤其住单元房的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如若困在家中便更显孤独寂寞,这栋楼的老人却不同,他们每天散聚在楼下,大叔们侃新闻、说时事、论养生之道,有时起了分歧也跟孩子似的争得面红耳赤。大妈们不光唠家常里短,还相约着一起拔野菜、摘槐花,因为各单元都有小院,她们还像从前住平房那样点蜂窝煤炉子烧水,晒干菜,腌咸菜,似把时光又拉回了几十年前的困难岁月,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时常觉得好日子来之不易。

    也正是因了这些零七八碎的琐事,老人们见天忙碌并快活着,他们的聚会不论阴晴圆缺,不论刮风下雨。夏天随着阴凉走,冬天跟着太阳转,就是沙尘天也得到老地方转个圈才回。大概是家里太寂寥了,怕盯着电视发呆,怕听着别人家的敲门声空欢喜吧。有时候看他们倦在墙角不语,或望着回家的小路发愣,或眼巴巴瞅着别家老人欢喜地迎孩子进门,酸楚便涌上心头,是啊,有几家的孩子一年也来不了一趟,父母心里该多失落。我每周回一次娘家算不得孝顺,可看得出在邻居们眼里已是极好的了。其实,谁家的孩子来了,大叔们只是看着点头不语,大妈们却不然,她们老远就喊:“看你妈来了,又买好吃的了。”每家孩子的到来,都会引起她们乐此不彼地议论,某家姑娘孝顺,某家儿子犯浑,某家老俩口有福……大妈们的情结印了一句谚语:“父亲给儿子买东西时,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买东西时,父亲哭了。”

    人都如此,大人心里永远装着孩子,孩子眼里从来只有孩子。常回家看看是多么朴素的愿望,但孩子们总有来不了的理由,一任父母的情感贫瘠甚至荒芜着。为父母的只有找些事做才能把孩子栓在身边,张叔为陪孙子学画,报名上了老年大学,天天在门前练画功;马叔为接孙子学骑电动车,乐呵呵当起了老跟班;王姨陪孙女学英语,倒能认得“abc了。忙碌之余,老人们的聚会还在延续,说的新鲜事多了,相互间的牵挂和帮衬密切了。二单元的刘姨患了老年痴呆症,儿子少来探望,女儿每天推她出来看风景,老邻居们似解她心,捏手揉肩问好,陪着说话宽心,那种老来相怜相伴的情景着实叫人怜爱。一单元的韩大爷、冯大妈都进养老院了,碰上节假日常回来看老伙计们。暮景桑榆,气象峥嵘,想象着如果没有老人们在,这栋楼才会真正寂寞。

     

      


      本文标题:桑榆暮景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4377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