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新手上路
文章内容页

东科学子零距离对话翁洲走书传人

  • 作者: 纸飞机丶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7-07-07
  • 热度103264
  •   为了接近舟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6日上午,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技学院“寻非遗之缘,颂群岛之华”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拜访了翁洲走书的继承人——黄素芬。黄老师与我们团队进行了亲切的谈话,从言语和她娴熟的唱腔中,我们感受到了翁洲走书的独特魅力。


      黄素芬老师居在一栋民家传统的老式房屋,被绿色的植物所包围,邻里之间只是被窄窄的小路所分开,充满着自然和宁静的气息。


      当团员们来到黄老师家门口时,她打开门,热情的迎接我们的到来,黄老师今年60多岁了,看上去很有精神,黄老师和团员们坐成一圈,我们开始聆听她的故事。


      缘定走书,坚持不弃


      翁洲走书是一种起源于舟山民间独特的戏剧说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拥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很强的观赏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在舟山民间大受老一辈人的欢迎和喜爱。说唱结合,融合了当地的口语。基本的旋律线条大多比较平稳,长于叙述,同时具有抒情、写景等艺术性能,有一定的感染力。


      黄素芬老师和我们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长辈也是唱这个的。所以我是出生以来,就接触到了这项艺术,并且对此有很大的兴趣。我从小和加里面的人学唱走书。在我15岁的时候,家里面老人唱不动了,而且家里面很穷,为了生活,我登台表演,那时候都是跟着家里人和戏班子唱的。时间久了,也就慢慢地习惯了,名气也慢慢的变大,戏也慢慢地娴熟起来。后来在我26岁的时候,被戏团所选上,就开始到舟山的各处开始了表演。我还去电视台录过节目,各种曲目都录过,每个晚上都在放我唱的戏,大概一天是20分钟左右。现在我上了年纪,也唱不动了,只能希望我的徒弟能把这项技艺传承和发扬下去。”


      翁洲走书陪伴着黄素芬老师的一生,也可以说黄老师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翁洲走书,她希望这项拥有浓厚舟山风情的艺术,可以代代传承下去,不会出现断档。


      不谋回报,不忘初心


      当组员们问及黄老师对于翁洲走书该如何去传承时,黄老师说:“多亏了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每年都会组织表演,我去过民间、社区、学校。我们国家还支持我们在学校兴办培训基地,专门去传授它。如果这项措施落实了,我愿意无报酬的进行一些教学,比如一周一次或者两次。我都会非常乐意,只要学生们愿意去学,我会把我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以前我的生活条件不好,幸幸苦苦唱一个月的戏,也就30多块钱的补助,当初为了兴趣的同时,也是为了谋生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是希望我的这门技艺能得到传承。记得以前,有人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我唱戏的录像拿出去卖,要是我向法院起诉,他们侵犯我的个人权利,我能得到一笔赔偿。但是我并没有那么做,因为戏是我唱的,有人买我唱的戏,是他们对走书的热爱,而且别人也是问了混口饭吃,生活也不容易,所以对此,我本人没有介意。”


      团队的成员们被黄老师的单纯和无私感动了,感受到黄老师是为了翁洲走书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访谈期间,黄老师现场给我们表演了走书,其中就有一句耳熟能详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声情并茂的演绎,没有复杂的道具,只有一把折扇和一块小小的醒木。调研团的所有人,都被黄老师的表演所吸引,被翁洲走书的独特魅力所打动。


      临走时,团队邀请了黄素芬老师来我们学校进行表演,祝愿翁洲走书能一直传承和发扬下去,在民间也能被更多的人所熟悉和传唱。黄素芬老师,将她的年轻岁月全部灌注给了翁洲走书,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不可否认,但黄老师为翁洲走书所做的一切,正在默默改变着身边的人。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黄素芬老师,已经和翁洲走书绑在了一起,值得被舟山人民所铭记。


      通讯员:郑嘉辰


      本文标题:东科学子零距离对话翁洲走书传人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26055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