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没有人规定这个字读什么,那个字读什么,开始都是血缘符号,即族名、姓字,后来称文字,为了通婚而写,在通婚交往中,文字就需要呼读,不管是姓字还是文字,都具备了形、音、义三要素了。
字音的形成,是古人声带的最初利用,就像幼儿学说话,开始只是呼读容易发音的单音节,比如yi、ou、wu、yu等,常用汉字中yi字音最多,就能说明这个道理。由于原始族群少且分散,同一文字在某地读这个音,在另外的地方又读那个音,形成“方言”,没有统一的标准,读音也无论对与错,但看到姓字血缘信息就知道能不能通婚了。
文字读音的统一,是在部族不断融合、不断交流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但是直到现在,方言字音仍有很大差别。推行普通话,只是选择文化繁荣地区的方言作为标准,规定某个方言的字音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