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小说其他连载
文章内容页

人性的自私(第五章 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的自然性根由)

  • 作者: DiWan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1-05-10
  • 热度418015
  •   精神需要的自然性根由

      人们对物质有需要,是因为人们所拥有的物质有匮乏,人们精神上有需要是因为精神在运作的过程中有所匮乏,缺少内容与支撑物及动力。

      精神有所欠缺,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精神的欠缺呢?

      是人类所处的相对位置。相较于世界,人是渺小的,人的渺小不仅指人的个体的渺小,还是指人的力量与智慧的渺小。人的渺小使得人在宏伟蓝图面前底气不足,多少美梦难以成真。相较于社会,心灵是孤单的,心灵的孤单是人心相互隔膜造成的,社会中人口虽然众多,但是人心却是最难得的东西:理解、信任不容易得到;尊重、关怀不容易得到;友谊不容易得到;真诚与爱不容易得到;忠诚与奉献更不容易得到。相较于未知世界,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人所拥有的知识相对整个宇宙,好比明灯之于黑夜,人们所看到的仅仅只是眼前所照亮的一小片天空,对于广袤的宇宙,人们仍然感到漆黑一片,所以困惑从中产生。渺小、孤单、困惑是人所处位置的基本现实,人精神的需要由此而生。

      精神的欠缺是与精神的成长过程相适应的。与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样,人的精神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是任何人均无法逾越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精神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不成熟到成熟,当心灵由低起点向高起点迈进时,心灵总是要经历困惑与盲动的。

      我们教育小孩为什么要强调多给予鼓励,正是因为人的心理有一个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与成人需要鼓励是一样的,对于未知的领域,任何人的心理都是脆弱的,要使它变得成熟,就不应该打击报复,而要多给予鼓励,多给予帮助,因为一棵幼苗正在成长阶段,你却要它去承载超过它支撑能力的重量,岂有不被压弯压断的,所以人的信心总是要逐步建立起来,总是靠不断的成功一点点建立起来。

      精神的需要还由于心理需求与现实趋势的发展不相适应,二者处于失衡状态引起,这种状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者是人的行为能力跟不上心理预期,比如有的人目光远大,但是能力却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结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最终理想成为了泡引;一者是外部环境与条件无法预测,趋势无法掌控,最终酿成困境。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时常发生爱情、事业不能两全的现象,此种情况可用“人的生存空间挤压人的感情空间”来界定。

      精神需要体现的也有可能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是精神活动中所必然要出现的现象。人们解决任何问题,开展任何活动都需要心力去支持,心力不足就会使活动受损,而心力的形成总是需要知识与力量、智慧与勇气,信念与意志等诸多因素。如果心理品质在以上这些方面出现庇漏,从而造成行为失败,必然会出现精神方面的需求。

      此外人的精神具有一些自有的特性,它们会对人的心灵构成影响,这些特性如下:

      1、精神本身象一个“胃”,是一个“吃”了以后还有要吃的特性。

      2、精神追求之前会有虚构的影子。

      3、精神具有喜新厌旧的特性。

      4、一些无法逆转的原因可以让精神需要产生,比如人不可能再年轻一次,重新来过(生物特性如是);比如人不可能同时脚踏两只船;当人们感觉自已脚下的路不好走时,人们不能总是妄想:走另一条路也许是捷径。在感情方面比如错过了,又怎能回头等。

      本文标题:人性的自私(第五章 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的自然性根由)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3906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