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心得
文章内容页

为什么要写

  • 作者: 强生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2-08-08
  • 热度85623
  •   于我而言,首先,肯定是为了排解寂寞,这世上如果有什么难题大家都无能为力的,无疑就是它了,关于寂寞,多年前曾经跟好友特意在信中争论过,他说我“充其量只是接受而已,”“而我,”他又说,“真的可以用享受二字来形容,”,但估计像他那样能享受其中的也少吧,而且你很难分清是不是仅仅喜欢它带来的宁静呢,或者,两者根本就是一回事,只是先后、角度的区分而已。

      至于为什么经常会感到寂寞,我觉得也很有必要分析一下。年轻时虽然也总喊寂寞,至少还有朋友、活动等宣泄的渠道,有希望渡过;不像现在这样,黑洞般见不到底,又不能任由性子来,否则怕被当成神经病,增添家人的精神负担。我经常看足球比赛(电脑上),嗯,中国男子足球除外,大概十多年前就绝望了。实在羡慕国外的观众,大到八九十岁勉强能行动的、小到怀抱中的孩子,都能到现场加油,率性而为。

      我总觉得很多国人太重面子,虚荣心很强,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每个人又都相互牵制,满足于拥有日常的庸俗,活得太累了,现在这个时代又太过现实,像我这样能力有限又不屑现实生活的人就会过得很痛苦,看看周围,几乎找不到同道中人。所以近来常看书写些字,逛逛文学网站,让自己能不惮于孤独。

      我一般宁愿称自己在写,最多说是写字,不敢随便在后面加上“作”字,这个字太隆重了,很有压力感,可能也同样跟我前面那位朋友的论断有关。他说过,中国只有三个半“作”家,自然,他指的有效区间是现当代。当时我不禁好奇又小心翼翼地向他求证,自己喜欢的鲁迅可有一席之地,他点头说算一个,我顿时舒口气,其他两个半谁管它呢。鲁迅文章中最喜欢《伤逝》,水般流动的忧伤,改一字而不能,伟大的作品。

      我这个人也有点狂妄,尤其是年轻时候,虽然不至于像朋友那样只有三个半入眼,对于作品本身还是很有要求的,有些看不上几行就扔一边了,管他是不是成名作家。但对于真正强大的作者很敬重,诗人中如北岛舒婷,后者直白些,诗中时有警句闪现,“心也许很小很小,世界却很大很大”、“我的忧伤因为你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惭愧自己写不到如此境界,好像太单薄了。有点扯远了。

      年轻时每天感觉都有很多事发生,一件件记忆犹新,时间流逝得就相对较慢,很紧凑,好不容易才一天结束。关于这点,托马斯曼有过详尽的论述,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的原因之二:可以留住自己的想法、感觉,间接地就如同留住了时光。要知道,这世界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会那么在意你的一切。正如很多人旅游拍照,为自己真实容颜留念一样,作心灵的记录。

      从这方面而言,浪费时间未免就太可惜了,失去了整块的生命似的,我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保持常写还有一项额外的福利,就是你的日常会变得精细而意味深长起来,值得庆贺!

      本文标题:为什么要写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5633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