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桑葚红了(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2期)

  •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067
  •   张衍凯

      傍晚,去接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放学。在栅栏旁等候,“啪”,一个软绵绵的不明物体打在我的右肩,我低头察看,蓝色的衬衫染红一片。

      惹祸者是一枚熟透的桑葚。光线黯淡,留神才发现树底早静躺若干枚摔烂的桑葚了。

      街道车水马龙,熙来攘往,谁还会驻足路边这株高大的桑树呢?无人采撷,桑葚只好转投坚硬的水泥地,寂静且落寞。

      在粗犷的北方,桑树极常见,先民喜欢把它和梓树栽种在屋前厝后,“桑梓”便慢慢演化为故乡的代名词了。毛主席在青年时代曾写过“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豪迈诗句。翻开典籍,“桑树”两个字频繁地出现。《左传》记载,跟随重耳出逃的人,聚集桑树下密商返晋,却被树上采桑的女奴窃听去了。“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了一幅多么祥和安静的乡村图景!

      桑葚由暗红变成紫黑时,掩映在繁茂的綠叶间,煞是好看。汉代少年蔡顺,遭王莽之乱,又逢岁荒,母子二人只得拾桑葚充饥。蔡顺拾桑葚时,“以异器盛之”,邻人见后问何故,回答说:“黑者味道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抛开故事宣扬的孝道,另观之,吃桑葚当以“黑者最佳,红者次之”。

      故乡地处鲁西南乡村,历来没有养蚕的传统,但村尾沟渠,生长了好多棵桑树。一群泥孩子,赵王河戏水归来,蹚过乱坟岗,眼尖的瞥到绛红桑葚,被馋虫钩住了脚。

      休提天南海北运输来的菠萝、香蕉、哈密瓜等,就连苹果、鸭梨这些最惯见的水果也得挨至特殊的节日,譬如中秋,方享用宽绰些。索性,自个儿寻野果换胃口。凡无人看管之物,像田垄龙葵结的“黑天天”,藤蔓缀满的“马炮”,墙头扎手的仙人掌果……皆算自由获得的可口零食。

      大家纷纷施展爬树的本领,攀至枝丫。桑葚表面并不平滑,而呈颗粒突起状,挑选大而佳者,塞进嘴里,微酸带甜。贪吃的结果,和滥嚼杨梅一样,牙“倒”了,午饭连炖的嫩豆腐都嚼不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作者劝告斑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葚发酵后会产生酒精,斑鸠啄食多了,就昏醉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其十分推崇:“桑椹,一名文武实。单食,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多收暴干为末,蜜丸日服(藏器);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你看,《本草纲目》至少介绍了四种吃法:直接食用,做蜜丸,饮汁,酿酒。日常生活中,人们品尝桑葚的热情寡淡,桑葚上市的季节,超市和小摊售卖,鲜见人问津。究其缘故,我想,一则存放困难,限八小时之内;二则畏惧污渍双手和衣物。

      山麓的桑葚红了,路旁的桑葚红了,院子里的桑葚红了。它们像不起眼的野花,兀自绽放,然后垂落,往昔采摘的少年哪里去了?城市人行走匆匆,谁还会关心树木何时开花、授粉、挂果?

      我牵了女儿的手,竟黯然神伤。有关桑葚的趣事,女儿怕仅靠念书来体验了。

      3477500559590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2期

      本文标题:桑葚红了(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2期)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50725.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