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小说
文章内容页

露馅的包子

  • 作者: 文学港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0673
  •   李浙杭

      明人冯梦龙在《醒世恒言》卷二十五中说,“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山河自然面貌比较容易改换,而人的天赋本性、性格既已形成,就很难改变。但这话也不是绝对的,人生中一件小事、一个小细节也许能影响一生,改变自身的某些秉性。

      四十年前,我在某步兵团当兵,每天起早贪黑,训练、施工、农副生产,体力消耗非常大。当时年轻,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胃口自然也大。那时连队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0.45元,粮食标准为一斤半,战士们实际每天要吃到二斤粮食。这样,主食就占了伙食费的一大半,剩下的菜金就捉襟见肘,有时一、二天见不到荤腥。肚子里越没油水,饭量越大,饭量越大,副食就越没油水,形成恶性循环,急得指导员、司务长每天为伙食犯愁。当时部队有一句流行语:“伙食好坏顶得上半个指导员”。好在连队还养了20多头猪,每个月基本可以保证宰上一头改善生活。一头一百多斤的猪宰杀后也不是一次吃完,留一半自己连队吃,另一半赊给兄弟连队,待他们杀猪时再还回来。

      杀猪是连队战士们最高兴的事之一,一杀猪就意味着这几天的伙食可有油水了。当时部队驻地处在东南沿海,气候炎热,又没冰箱、冷库之类设施,而鲜猪肉不能存放太久,一般头一天吃顿红烧肉,第二天吃一顿白菜或萝卜猪肉馅包子,一个连队百十号人,吃上两次,半头猪也就差不多了。吃红烧肉是分餐的,每人限量,而吃包子是敞开肚子的。为了这顿包子,战士们可是铆足了劲,誓把几天的油水夺回来,二两一只包子,一个人吃上六个八个是普遍现象。

      记得1969年夏天的一顿晚餐,连队吃包子,全连列队到食堂门口,那年头还是盛行“三忠于四无限”的年代,带队干部先指挥大家唱了一首歌,然后喊了一句“伟大领袖毛主席”,战士们用宏亮的声音应答道“我们无限热爱您”。这样就结束了饭前的规定动作,然后解散用餐。见到包子,大伙一窝蜂上去抓,战士们用的碗是统一的,一碗只能盛2只包子,顶多3只。拿到头几只包子狼吞虎咽,越到后面“战斗力”逐渐减弱,节奏放缓。

      当我吃完5只包子,再去拿第6只包子时,看似平常却不平常的一件小事发生了。我走到笼屉前先拿起一只包子,一看包子破了,部分馅子撒落在屉布上,心想吃包子就是吃个馅,只有一半馅的包子没味道。我轻轻地放下这只破了皮的包子,又拣了一只一看,也是破的,又放下,再挑了一只完整的。没想到这一举动被身后的连长看到了,他当时没吭声,我也没在意。但在几天后的一次全连点名中,连长在全连战士面前讲了这件事,最后他讲到:“我们都是革命战士,大家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点一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虽然没点我的名,旁人也并不知道这是在讲我,但我心里清楚,这不在批评我还在批评谁呢?自尊心、虚荣心一涌而出。我站在队列中满脸火辣,真是无地自容,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事后几天一想起这件事总是夜不能寐,后悔、惭愧……

      事过境迁,四十年过去了,无论从戎、从政,还是走上领导岗位,这件小事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引导着我的日常工作、生活细节。我想,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不起一点“邪”念,重要的是要自律、要忍耐,尤其在权力、物欲面前,要“狠斗私心一闪念”,凡事总有人在看着你,凡事总有一双明眸在监督你。

      (本文作者为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

      文学港 2009年5期

      本文标题:露馅的包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5867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