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明心出尘

  • 作者: 北极光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903
  •   丁松英
      双眼终究只是心灵的窗户,面对世事浮沉,唯有依仗心灵来权其轻重,度其长短,方能明心化物,格物致知。
      望着明月清辉,这无与伦比的柔和壮丽之景,曾让—位老画家感动落泪,只因苦苦追寻的完美艺术宿在世间唯一的地方——自然。
      目之所遇,心之所想。客观独立的外物经历了内心的仔细揣摩之后,被主观点染,描以或悲或喜、如泣如诉的“丹青”。身影光色仿佛获得生命的赏赐,变得愈发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于是,物成了心灵的外化、思绪的有形化,牵引着人的悲喜。
      据《淮南子·说林训>记载:杨子见歧路而哭,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哭,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歧路与练丝本是平凡的事物,而被哲人站在朝夕更替、反复无常的沧海桑田之中品味,便不由得发出阮籍穷途之哭般的伤恸无奈。
      擅长抒情诗歌的海涅,拖着年迈的身躯在卢浮寓前的维纳斯神像边久久驻足,跪下双膝,嚎啕人哭,不久便撒手人寰。因为他一直以来对完美有着近乎病态的追求,看见断臂的维纳斯证明了美的存在,让他陷入绝望的深渊。
      正因为对外物的重视,才会有“为花鸟忧风雨”这般心肠。明心然后亮眼,带我们去与生命中的美好邂逅。
      面对尘世喧嚣,心灵的迷途不知返,更需要我们明心出尘,清淡从容。在心灵的东土之上,奏一曲动人的远歌。
      淡泊的陶渊明告诉世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境的纯粹,不关乎环境,关乎自身。明心出尘,此心安处是吾乡,方能自在逍遥。
      曾见到,一位盲老人在广场前摸索着拾捡垃圾的景象,无不动容。净化路面,搬移垃圾的行为,不仅净化了城市,净化了社会,亦是净化了你我近乎麻木的心灵。也曾见到,深山之中的道路检修工人,每天独自行走数里,而每次列车驶过,都会举手致敬,这一次次敬礼亦是给心灵的充电,告诉世人坚守与奉献的意义。他们是一盏盏心灯,照亮了人们内心的黑暗,温暖了冰冷的心灵。
      沈从文在边城之中,守望淳朴民风、纯洁心灵;周国平在灵魂的思索中,探求心灵的哲学意蕴。他们不仅仅是在抒写思想,更是用心灵解读世界,解读人生。
      心,人之本;无心,只是一个躯壳。
      故,明心出尘,心之所向。endprint

      北极光 2015年4期

      本文标题:明心出尘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7013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