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镜像(组诗)

  • 作者: 草堂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696
  • ◎陈劲松

    [与一只梨子对视]

    我和你,微凉的内心
      都深藏着酸涩
      都坚持保有黄皮肤下
      雪白干净的肉身
      都在等着一把
      雪亮的,充满渴意的
      刀子

    [有了裂纹的玻璃]

    有了细密的裂纹
      但还没有碎
      将它打碎的最后一击
      还没有到来
      那块玻璃
      忍住遍体的伤
      像那个在尘世里
      咬紧牙关的人

    [一枚钉子的孤独]

    在陡峭处立足
      用身体分开一小截逼仄浓稠的黑暗
      面对呼啸的锤子
      咬紧牙关
      身体之外皆是悬崖
      保持平静,不摇曳
      更拒绝坠落
      保持沉默,自己和自己对话
      以明亮
      以锐利

    [叹息]

    喉咙中的灰烬,尚有余温
      袅袅上升的青烟
      湮灭掉一张模糊的脸
      长久的沉默
      是火焰熄灭后的空洞

    [扑火者]

    飞翔覆盖着危崖
      扑火者,用灰烬练习热爱
      用翅膀
      努力拥抱住
      颤抖的黄金

    [雨中的查查香卡]

    路过这里的
      除了我们的两辆汽车之外
      还有几只蝴蝶和一群蜜蜂
      以及,一场
      七月末的大雨
      小镇阒寂无声
      静默生出了
      幽暗而阔大的倒影
      我们在野外无边的油菜花海边停下
      那些清澈的花香
      掏出路过的人胸中
      晦暗的部分
      小驻之后,我们继续赶路
      查查香卡,留在原地
      一切静默依旧
      它们都在等待着时间
      把这场大雨
      变换成一场严霜

    [悲悯]

    暮色西垂
      野薄荷张开辛凉的羽翅
      天空布满微微的渴意
      风走走停停
      不致让高原陷于巨大的虚空
      大野寂寂,摊开疲惫的苍茫
      暮色的桑烟垂挂天宇
      是这人间最后的布道者!

    [看风吹动树叶]

    风吹动树叶
      无人倾听
      那喧哗中的大寂寞
      无数的树叶踮起脚尖
      天空的舞台,阔大而寂寥
      集体的舞姿,整齐划一
      而那片翻转过来的树叶
      孤独而倔强
      多像人群中独自回首的那个人
      隐秘而又陌生,一片翻转的树叶
      让时光露出银质的背面
      时光劲吹,再微小的风
      也能把一切吹得跌跌撞撞,踉踉跄跄
      无论怎么加快脚步
      万物也都追不回
      刚刚转身的自己

    [绿皮火车]

    曾无数次踏进
      那条走走停停的河流
      沉闷的汽笛,如同无聊的劝诫
      那么多长途跋涉的人
      顺从于无尽的长路
      被运送往远方的梦,粗糙而又劣质
      那么多人,跳入梦境
      又匆匆跳出
      哦,飘荡的绿皮邮箱
      你将把那么多
      茫然的命运
      投递至哪里

    [文迦草原上,一匹信步而行的枣红马]

    没有牧人,那截灰暗的缰绳
      从它修长的脖颈上垂下
      拖行在草地上
      晨光熹微,脚步轻缓
      那只枣红马垂首于
      众草与野花间
      领受了这个早晨
      赐予它的宁静
      远处帐篷上升起的炊烟
      正弥散进薄雾之中
      那匹枣红马,独自在草原上走着
      不嘶鸣,不奔跑
      它拖着的那截缰绳
      晨光一样轻

    [创作谈]

    万物不言,自有其静默的光芒,它们与这个世界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时,会激起平常人无法洞察的细小涟漪。法国诗人兰波曾说:诗人应是“通灵者”,其任务就是通过感觉的“错位”去探求神秘的“未知”。世间万物的光芒和涟漪就是这种神秘“未知”的一部分。诗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洞隐烛微的捕捉者,他们用文字的器皿,捕捉着那些光芒和涟漪。
      我与诗歌的渊源,来源于我的阅读。我在安徽北部一个小乡村里长大,小学三年级开始,读书就成了那时候最幸福的事,这也是所有作家、诗人走向文学的必由之路吧。我的中学时代正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朦胧诗的热潮尚未退去,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在同学那里看到了一本诗集,从读第一首诗开始,就被深深地迷住了。后来开始慢慢接触到一些近现代诗人的作品,国外诗人如拜伦、兰波、普希金等,国内诗人如徐志摩、艾青等等。及至后来,读到波德莱尔、保罗·策兰、里尔克、博尔赫斯、北岛、海子、顾城、杨炼等人的作品,这样的阅读让我如饮甘霖,我痴迷于那些文字发出的绮丽的光芒。那些经过“陌生化”处理的诗歌语言,仿佛被剪切后重新组合的地质板块,它们挤压、碰撞,激荡着异响,发出让我着迷的光芒和色彩。后来,当我写出第一首稚嫩的小诗时,我便成了那个流连于文字构筑的宫殿檐角下的孩子,走不脱了。1996年,我在一份中学生报纸上发表了一首小诗,现在已然忘记了那首诗的名字,但它之于我的意义,却是大而深远的,从此它让我在苍凉的尘世找到了一处可供“隐身”的所在,它为我提供了一条靠近、触摸万物的光芒和涟漪的幽微之路。沿着这幽微之路,我将一次次“拨开尖尖麦芒,穿越青青草地/… …从脚底感受到阵阵清新”。

      本文标题:镜像(组诗)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0530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