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正音正字二则

  • 作者: 月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7954
  • ◎ 双 亭

    铩羽而归

    在新闻里看到这样一幕:有人举着写有“欢迎英雄铩羽而归”的牌子,在车站等候英雄归来。这个“铩羽而归”,用得对吗?

      “铩”字从“金”,读shā,本义是指古代的一种兵器,大概是这个样子(长长的木柄已经腐烂消失了):

      

      后来“铩”的意思就从“武器”变成了“摧残、伤害”。“羽”是鸟的羽翅。因此,“铩羽”是说鸟儿的翅膀受到伤害,无法高飞,“铩羽而归”用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不光彩地返回。

      什么时候用“铩羽而归”比较合适呢?比如“这支球队又一次冲击世界杯失败”这种比较扫兴的时候,“铩羽而归”就可以用了。

    不忍卒读

    作家吴思在一篇访谈中,谈到自己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批评“保尔的褊狭和自负”,表示自己无法忍受,读不下去,说“重读此书,竟有不忍卒读的感觉”,那么,问题来了,是很糟糕的文字让人“不忍卒读”吗?

      其实,“不忍”在古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有“不忍心,感情上接受不了”“不忍耐,不忍受、“舍不得”等多种意思,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小不忍则乱大谋”里,“不忍”确实是指“不忍耐”。可项羽在乌江自刎前说,我这匹宝马日行千里,天下无敌,“不忍杀之”,就把马送给亭长你吧。他说的“不忍”却是“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的意思。

      同样,在“不忍卒读”里,“不忍”也是指“不忍心,感情上接受不了”。清代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四回尾批道:“前头无限呜呜咽咽之文,苦风凄雨,令人不忍卒读。”可见,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使人无法读完,才用“不忍卒读”形容。

      显然,当作家在批评某本小说时,用“不忍卒读”并不合适,可以用“不堪卒读”一词。这里的“不堪”是“不可,不能(多用于不好的方面)”的意思,比如我们也说“不堪入耳”“不堪造就”等。

      本文标题:正音正字二则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3965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