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敏 左银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1 引言
二十世纪的西方是一个混乱不堪的时代,华莱士·史蒂文斯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道德丧失的社会中,他对这种物质世界发达、精神世界贫乏的现状感到十分担忧。因此他转而关注人的想象力,他认为想象力创造出的世界可以赋予现实生活一种新的秩序。在宗教不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时代,他企图代之以诗歌。他认为诗歌是最高形式的虚构,诗歌是想象力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史蒂文斯一直主张自然的影响力,呼吁人们要回归自然,重新寻找生命的意义。他的生态思想在他的诗歌中有大量体现,而他诗歌中的意象则是分析他的生态观的一个可靠途径。《看黑鸟的十三种方式》是史蒂文斯自然诗的代表作之一,其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生态思想。全诗共十三小结,以黑鸟为主题,每一小节描写了观看黑鸟的不同方式。然而,全诗并不像题目所写,仅仅是描写看黑鸟的十三种方式,而是通过其看到诗中的意象。作者把全诗分成十三小结,以此把诗歌化整为零,同时,又运用这些意象,将诗歌重新达到了一个整体,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本文将从诗歌中所描写的黑鸟与雪山、树、人、啼鸣声、玻璃窗、影子、河所构成的多组意象来解读诗人的生态思想。
2 意象中的生态观
对意象的使用是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一大特点,然而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意象都不是独立而存在的。对于史蒂文斯这种极其关注想象力的诗人,他笔下的意象必定要与其他意象结合由此产生新的语境、新的意义,因此,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都是成对或多个出现的。诗中出现的第一个意象就是黑鸟(blackbird),这在诗歌的标题中就得以凸显。黑鸟作为贯穿全诗的一个主线,它出现在了诗歌中的每一个诗节中,并与其他意象组成一个个语境与画面,然而这些意象的组合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同一个主题。2.1 黑鸟与雪山
诗歌的第一小节,就使用了黑鸟与雪山这一组意象。黑鸟与雪山同为自然界的典型代表,诗歌一开篇就塑造了一个冷清、孤独的画面:周围二十座雪山,唯一动弹的是黑鸟的眼睛。这一诗节中,暗含了多个对比:多与少、白与黑、静与动,但是这些对比相互构成了一个整体。首先,在诗中限定雪山的数量词是二十座,虽然诗人很确切的给出了一个数字,但诗人实则是用“二十”表达了一个抽象的含义:多,以此来对应后面的少:唯一。二十座雪山代表了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一片,这样雪山代表的白色就与黑鸟的黑色形成了鲜明对比,整个世界能看到的就只有黑白两色,而这正是自然中最简单最淳朴的色彩。另外,还有一双动弹的眼睛,虽然文中并未提到静,但雪山所代表的静是不言而喻的。但此处为何提到“眼睛”,且还是“动弹的”?这一小节中,诗人实际上是通过黑鸟的眼睛在看周围的世界,而“动弹的”则是代表一种生命力。这一小节的意境与中国古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颇有相似之处,同是千山暮雪,同是罕无人迹。它们都同样体现了一种主题:诗人在逃避俗世红尘,他们渴望远离喧嚣繁杂的现实世界,回归到纯洁而寂静的自然世界。2.2 黑鸟与树
首先,树的意象出现在了诗中第二小节,与黑鸟构成了一组新的意象:我有三种思想,像一棵树栖着三只黑鸟。在这一小节中,诗人实际上是把自己比作了树,而把自己的思想比作了黑鸟。黑鸟栖于树上正如思想寄于诗人,诗人本身是具有生命的物体,此处把人比作树,实际上是赋予了树与生命。而把思想比作黑鸟,也是赋予了黑鸟以生命之灵。树本就是自然界的代表,同时也象征着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泉,而栖于树上的黑鸟,则又赋予了树一股灵气。另外,在全诗的最后一个小节中也提到了树的意象:那黑鸟栖在雪松枝上。这与第二小节起到了一种相呼应的效果,但是文本中却由想象中的黑鸟栖于树上转为现实中的黑鸟栖于松枝。这种由想象世界转为现实世界的描述,正体现了诗人强烈想要回归自然的渴望。史蒂文斯曾说:“当诗人的想象力成为了别人思想中的光和希望,那诗人就算充实了自己。”只有在大自然的洗礼和感染之下,人类浮躁的思想才能得以平静安和,才能平心静气的栖于大自然,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2.3 黑鸟与人
关于人的意象首先出现在诗的第四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是一个整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和一只黑鸟也是一个整体。这一节其实描绘了两种生活状态: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男人和女人这两种群体结合并联系便组成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但这种生活更倾向于物质世界,缺少了人赖以生存的精神世界。因此,作者便在诗节的第二句中加入了“黑鸟”,由此便从社会生活转换到了自然世界。正如第二诗节中,诗人把思想比作“黑鸟”一样,此处则是把“黑鸟”当作人的思想,即人们的精神寄托。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由此达到了统一,人生才成了一个真正圆满的整体。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更强烈的表达了他的生态思想:人应与自然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关于人的意象在第七小节也有描写,这一小节则是通过质问的方式来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噢,哈达姆瘦弱的男人,你们为什么梦想金鸟?你们没看见黑鸟在你们身边女人的脚下走来走去?”这一小节通过将金鸟(golden bird)与黑鸟做对比,描绘了人们沉沦于物质社会的图景。金鸟在此象征着物质世界中的权力、金钱与地位,而这恰恰是让人堕落的源头。男人们正是因为追求权力、金钱等捉摸不透、毫无实际意义的东西而变得瘦弱。这种瘦弱不仅仅是指他们身体倍受折磨而变得削瘦,更是指他们的精神世界饱经摧残而变得匮乏,以至于他们看不见女人脚边的黑鸟。此处的黑鸟同样是代表自然界,代表他们的精神世界。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质问的方式,揭示了人们沉溺于名利的现状,呼吁人们要回归自然,在精神上得到提升。
2.4 黑鸟之啼鸣
黑鸟的鸣叫声首先出现在第五小节,在这一节中共描写了啼鸣的几种状态:起伏曲折之时、含蓄委婉之时、啼鸣之时及鸣叫之后,而诗人却不知更喜欢哪种。这节中黑鸟这一意象同样是自然界的代表,黑鸟的这些鸣叫的状态代表了大自然的几种状态,也代表了人类观察自然的几种方式。自然界是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此处用声音来取代了对其他意象的描写,实际上是将视觉之美转变为听觉之美。使用听觉能感受到视觉所观看不到的另一种美,听觉比起视觉又向大自然、向人的精神世界更近了一步。诗人在诗的第八小节中也提到了声调,诗人在这一节中提到“无法逃避的节奏”,这似乎让人有些难以理解,诗节后面又提到“我所知道的一切都与黑鸟有关”,这就为前一句话提供了解释。正因为黑鸟关乎诗人所知的一切,所以是无法逃避的。黑鸟代表着大自然,也就是说,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人必须回到大自然。第九节中写到黑鸟飞出了视野之外,接着又在第十节补充道黑鸟飞在绿光中,继而老鸨也会惊叫起来。黑鸟代表着人的思想,飞出了视野外,即是表示人离开了禁锢自己的物质世界并走向了绿光——自然世界,而这样的举动连老鸨都会觉得受惊,更是表达了任何人都会为大自然的力量而感到震惊和动容。人人都应该回归自然,重新建筑一个精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