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笙航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1 引言
从上个世纪两极世界中的一极,到当代的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军事强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给俄罗斯带来的变迁有很多,其中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的就是青年,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变迁。这种变迁是怎样的呢?文化价值观的改变会深刻地影响国民素质及其政治经济选择,本文期望借助Hofstede等提出的五种文化维度理论,来讨论从前苏联俄罗斯到当代俄罗斯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变迁。时值“一带一路”我国与邻国俄罗斯,尤其是青年交流不断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本文将跨文化理论与民族文化选择结合在一起,不仅对我国国民进一步理解俄罗斯国家的文化特点,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内心情感文化,国家有关部门正确处理外交事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有助于规避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对当代俄罗斯国家认识不够透彻而导致遭受更大的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
2 前苏联俄罗斯
2.1 关系维度
前苏联俄罗斯的青年,和当时其他的加盟国的青年一样,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至上主义的文化价值观。集体主义的文化强调社会集体、合作、利益共享、和谐、传统习俗、公众利益和颜面的留存。而个体主义文化则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责任、隐私、个人意见、自由、创新和自我展示。在前苏联俄罗斯这样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中,其中的青年经过宣传后,经由苏共领导动员,大力支持工业化,其中特别是苏共青团成员热情地接受了这一点。
2.2 风险维度
前苏联俄罗斯的青年属于不确定规避高的群体,倾向于避免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遵守社会规范,隐藏自己的内在需求,强调一致性,拒绝改变。“无产阶级文学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运动:她的周遭充满激情肆虐,充满仇恨、恐惧、愤怒和蔑视——而另一方面,又充满了爱、奉献、喜悦和友谊。无产阶级文学并不害怕最强大的打击,它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建树,而我们年轻人的新生力量正在帮助它”。
2.3 权力维度
在俄语的日常语言规范中,体现着权力的距离,这是作为一种文化特点出现的。在俄语语言文化礼节中包括以下因素:第一,情况类型(包括官方、非官方、半官方情况);第二,与其对话者的熟悉程度(不熟悉、不太熟悉、认识已久);第三,发言者的特征(发言者为男性或女性、为老板或下属、为大学生或教师等);第四,倾听者的特征(年龄较大或年轻、年纪相等、社会地位较低或较高,男性或女性);第五,与其对话者的态度(尊重、一般礼貌、热络)。在前苏联俄罗斯,作为社会重要群体之一的青年也是如此行事,甚至对青年在言语表达上的要求甚至高于一般群众。2.4 性别维度
如果我们提到日常生活的话,前苏联时期的女性是很不堪的:一般认为女性的职责便是做家庭主妇。如果说十月革命前她们就是这样的不幸的话,那么在前苏联的女性除此之外还不得不去义务种地。与此同时,在俄罗斯通常认为一个女人为家庭而奔波是理所当然的,而男人去做,就显得极其不自然。2.5 时间维度
可以想象的是前苏联的计划经济影响了前苏联俄罗斯人的计划倾向。前苏联的计划经济帮助前苏联实现了极高速的工业化,并作为主要生力军,赢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二战期间,主要包括工人,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其他专家搬迁到前苏联东部以及南部共和国——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前苏联俄罗斯的优秀青年非常尊重和爱惜自己的职业,听从组织的安排,这样行事的文化群体(即尊重社会秩序和长期目标)是属于长期时间维度的。
3 当代俄罗斯
接下来我们将主要分析当代俄罗斯青年文化价值观有所变化的三个维度:关系维度、风险维度和时间维度:3.1 关系维度
虽然在前苏联时期,俄罗斯青年展现出的是极具鲜明特色的亚洲式文化特征,但是在当代俄罗斯则出现了西方自由化,即个体主义的倾向。随着西方的文化入侵以及经济振兴进程的缓慢,在当代俄罗斯,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的年轻一代,对于西方文化中的个体主义产生兴趣。他们开始更加强调个体的权利和意见,甚至反抗政府政策的游行逐年攀升。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倾向于自我权利的实现和政治诉求的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