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河套学院医学系,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通常可将教学体系划分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大环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高职教育需要结合服务、管理、建设和生产需求,为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职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必须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康复评定技术属于核心课程,因此,对以能力为本的康复评定技术教学体系构建至关重要。
1 对理论教学体系进行构建
1.1 完善教学目标
康复评定技术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康复评定理论知识、基础康复学知识等进行培养,提升学生日常生活评定和躯体功能评定能力,同时也包括心理状态评定和言语功能评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奉献精神,能够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患者,具备良好的医风医德和职业道德,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1.2 创新学科体系,注重学生技能培养
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工作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课程内容需要符合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要求,如态度、技能、知识等,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通过对学科体系进行创新,能够有效缓解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突出专业教学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康复评定技术,并能保持与基层群众的良好人际关系。1.3 基于素质能力的特色教材
以往,针对于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的康复疗法评定教材,由于缺乏实用性,且理论性较强,因此并不适合高职学生应用。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还没有出版高职康复评定技术教材,因此,开发一些以素质能力为本,且适合高职学生应用的教材势在必行。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医院康复科室进行实地调研,并翻阅大量参考文献,能够为特色教材的设计提供新思路,例如,在理论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在实践方面,需保证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充分吸取本科教材的优势,取长补短,真正开发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康复评定技术教材,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此外,为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教材中还可使用一些生动直观的图表、图片等,用来对复杂难懂的操作过程进行解释,提升教材应用效果。2 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
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可按照国家理念,对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进行设计,同时也包括OT室、PT室、言语认知评定实训室、神经康复评定实训室、物理因子诊疗室等,同时还要对国内外先进康复设备进行购置。在对实训室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参照医院的真实环境来进行,从而更好的满足教学需求。实训基地一般可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能够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实现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同时也强化了操作技能考核,在考核的综合评分中,还可适度增加实践操作技能考核部分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