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亚 张筱丹 莫琴 但宗怡
(1.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89;2.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 545000;3.北京琢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4.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 550001)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工作偷走了我们的幸福感。社会进步越来越快,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具体到我们每个家庭以及每个人,我们身上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各种各样的工作类型中,幼儿老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这份职业面对的学生属于学前儿童,需要老师们投入更大和更多的努力。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在这方面投被入了很多人力物力等支持。
随着幼儿教师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期待,也伴随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幼儿老师的心理问题也浮出水面,我们有必要对幼儿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及理解。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对幼儿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阐述,也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1 幼儿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以往的有关幼儿老师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幼儿老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的探讨,少部分学者对幼儿老师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总结。以往的研究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如使用郑晓边等人编制的问卷的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呈正态分布,心理问题严重的幼儿老师没有,有轻微心理健康问题的老师也只有1/5左右,测试的老师在“人际”与“情绪”两个维度上得分较低。最近几年针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大致都指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例如,针对广西幼儿教师的SCL-90的测试结果说明,幼儿教师生物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幼儿教师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人数占22%;金芳、王永秋以沈阳地区4所幼儿园的100名幼儿教师为抽查对象,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23.6;也有学者发现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仅为0.38%,但存在的最明显的心理问题仍是强迫症状、敌对、抑郁和焦虑等。在各个研究中大家的结果都不尽相同,可能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测量量表,选用的被试不同。张积家学者对1465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心理问题的老师是42位,检出率为29.5%,这个结果基本上和小学教师一样,比高中教师好一些,但是还是说明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不乐观。
2 幼儿老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2.1 职业倦怠
幼儿老师的内工作容相比于其他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投入,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需要会唱歌、跳舞、乐器等等才艺,最重要的一点还要很有耐心、细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想培养优秀的孩子,老师需要在工作时间内全身心投入。可能刚刚步入工作,老师们都饱含热情、干劲。但是随着日复一日的反复工作,就会觉得工作内容越来越枯燥,老师的积极性也慢慢褪去。除此之外,老师身处学校这个大集体中,由于工作性质或者工作考核相对轻松进取心会越来越弱,也会产生一定的惰性,慢慢的就会产生职业倦怠。2.2 人际关系敏感
幼儿老师日常接触与处理的事情都是有小孩子有关,属于比较琐碎的事情。这些事情会大大会降低教师工作的耐心。除了对学前孩子的教学还要与家长沟通孩子状况。会渐渐造成教师对人际沟通的敏感。具体表现为:在和其他人相处的时候沉溺在诉说自己的不满,自己的不幸等等中,而且根本不听别人在说什么,也不理会别人的建议和意见,或者不改变自己,不愿意从其他方面去理解问题甚至会脾气暴躁、体罚孩子等等攻击行为。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或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或拒绝从另一角度看问题,或表现出攻击行为(经常发脾气,体罚幼儿等)。2.3 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家庭冲突是由于工作和家庭两个方面的不相容导致的压力而产生的冲突。由于幼儿老师在工作中会投入极大情感,这极大的会消耗老师本身很多的资源。情感投入不仅包括在整个教学期间以及面对干扰或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和积极,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严格甚至严厉,以便于课堂管理,还包括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应有的关注和照顾,以建立健全的教师体系。面对繁杂的工作会导致老师有时不能稳定自己的情绪,部分幼儿教师不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有时会将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可能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影响她们一整天的情绪,不好的情绪不仅会让自己身心受损,也会影响家庭关系从而引发家庭矛盾。2.4 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体现在对幼儿老师要求的提高上。教育改革以及发展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幼儿老师。幼儿课程体系也逐渐完善以及科学和丰富,这就要求幼儿老师也要掌握这些有关的很多技能,不仅仅在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整体提高,而且在心理素质方面要求也很高。高的工作要求使我们在培养老师的时候也会有很高的工作要求,之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要求了。在这样的高要求下会使很多老师有不胜任感,进而增大工作压力。老师必须充实与提高自己,否则无法胜任教学岗位。这会让很多幼儿教师产生不适应感。